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这篇文的标题其实更想写成:孩子,挑战

不知道大家没有这种感觉,育儿,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面对挑战,

我们有些时候能充满耐心和智慧地去化解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难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失去耐心,一不小心陷入了孩子的情绪风暴圈。

自己还因孩子执拗不听话,好说歹说都不听,被孩子气的够呛,半天缓不过来。

转头一看,孩子早已跟没事人似的,把事情忘到脑后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在冷静下来之后,后悔自责,又没忍住发火。

其实,孩子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很正常。

每一个关心孩子的父母,都难免会着急上火,偶尔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真的不用反复纠结自责。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跟朋友聊天,她说:“我好佩服你啊。有执行力,能把自己的所学所想,结合实例,整理成文字,清晰的呈现出来。”

妈妈们可能觉得我是个达人,常常会问我一些育儿上遇到的难题。英语启蒙啦,阅读习惯培养啦,亲子沟通,孩子的习惯培养,控制情绪啦,等等

其实,说真的,我觉得自己真算不上是什么达人妈妈。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在不断遇到孩子带给我的各种挑战。

也和大家一样,不断在学习,不断在成长,只是因为,努力想要做更“用心”的妈妈。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昨天接果果放学回家,短短2个多小时,我就接连遇到了孩子的好几个挑战。

庆幸的是,我没有卷入孩子的情绪风暴圈,用温和与耐心化解了果果小朋友的“山雨欲来”啊....

事情是这样的:

这几天我都蛮忙的,基本都是一大早就出门。

白天紧张忙碌地工作,到了果果放学的点儿,就马不停蹄地去接他。

晚上接着陪他玩耍,阅读游戏....

昨天一整天基本都在伏案工作,还参加了一个重要的培训。

颈椎很疼,加上前一天没睡好。也感觉蛮累的。

果果就读于一所公立幼儿园,园里有一些艺术课。

种类蛮多的,有蒙氏数学,逻辑狗,主持与表演,千字童,美术,和舞蹈。

美术是每个孩子必须要报的,因为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就是艺术校园,文化校园。

其它的课程,舞蹈,果果不太感兴趣。

识字,数学,讲故事方面,因为平时在家里陪他看的相关的书比较多。他掌握的还不错。也可以不给他报。

想让他还是多些时间运动,奔跑玩耍。

最后,权衡之下,我给果果报的课程是蒙氏数学。

蒙氏数学的接送时间比较特殊。4点放学。

4:00-4:40上的是识字课(因为他认字不少字了,我们没报这门课)

4:40到5:40上蒙数课。

所以我就需要在4点赶到学校去接他,带他玩一会儿。

再送他去上蒙数课。

我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接了果果,带他下楼,告诉他:“果果,咱们4点40得上蒙数课。时间还比较紧张。你是想去公园玩,还是跟妈妈去领退的伙食费?你决定”

果果的决定是在校园里跟小朋友玩。

我就微笑着坐在操场上,看着他和小朋友玩。

其间也是不断地跟自己说:“不干扰他和小朋友自由玩耍,远远看着就好。”

有好几次,我都差点想提醒他:“果果,弟弟喊你踢球了。果果,不要把弟弟的珠子弄到地上。果果,地上掉的毛毛虫没什么可怕的。那是植物,不是真的虫。

果果!不能碰旗杆。国旗不能降下来!果果,过来喝水!”

瞧,我之前写过一篇大人总是在干扰孩子的微博。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干扰孩子。

好在,我现在已经学会,尽量不去打扰他,给他更多的理解与接纳.......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该上蒙数课的时间,果果拉着我,说,妈妈,走,上公园。

我给他看手机,已经4:39分了。我们该去教室了。

走到了教室门口,他又非要去领伙食费,不肯进教室。

我说,要不这样,你去问问老师,如果老师说,可以等我们一会儿。

我们就先去退伙食费。

他不肯去问。就是硬要拖着我去。

我变通道:这样,要不妈妈去问好吗?接着把他领到教室,跟孩子老师说了一下。

老师自然是把果果留下在教室里上课了。

在他上课的这段时间里,我抓紧去幼儿园附近的公园里练了一会儿口语。

5:40分,接他放学。

真正的挑战来了

先是不肯穿外套。直接就要去领伙食费。

好吧,那妈妈先拿着外套,你感觉冷了再穿上。

和果果一起手牵手下楼梯,果果说:“妈妈,你还记不记得我上次在这里生气扔口罩的事?”

我笑,语气轻快地说:“记得啊。口罩老是戴不好,让你不耐烦了对吧。”

果果说:“嗯 ,我觉得不耐烦。”

那一次,其实他也是发了不小的脾气。

很多育儿专家说,不管多大的孩子,他们发脾气,很可能是因为累了,饿了,疲倦了,生病了。

我也一直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地呆了一天。本身就蛮不容易的。

老师会要求小朋友们遵守规则,批评,表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可能还会说些:类似“你要再不睡觉,你就出去站着之类”的话。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天,会积攒一些压力。等到放学了。

如果再赶上他们比较饿,没睡醒。

或者不舒服的状态,他们就很有可能有比较大的情绪。

果果昨天就是这种情况,我回想,估计是他饿了。

下了楼,给他穿上外套。

他看到校园里小提琴班正在招人。

报名送的礼物是他蛮喜欢的声光飞机。

这可牢牢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开始闹:“妈妈,我要学小提琴!不行!我就要学!现在就要学!我不要试听!我就要现在报名!”

我鼓励他自己去问老师,什么时候有公开课,什么时候报名。

并耐心跟他解释:“学琴不是简单的事,很辛苦 。需要和爸爸奶奶商量 。你如果真的想学,妈妈带你去试听,你确定喜欢。妈妈就给你报班。好吗?

妈妈希望你能多些时间自在地跑跳玩耍,如果真的想报班,我们的选择很多,英语,跆拳道,象棋,围棋,乐高,机器人,艺术都可以。”

还告诉他:“你的姐姐们小时候都学钢琴了。可是几乎都没坚持下来。学琴很辛苦。爸爸说过要教你弹吉他的。”

他根本听不进去:“我不要学吉他!我就要报名!”

接着,他开始大声地“啊~~~~~”并且开始大哭。

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负责招生的老师和一旁的家长都很尴尬。

我继续安慰他:妈妈明白你很想学,你希望妈妈现在就给你报。你需要妈妈抱抱你吗?

要不这样,你打电话问一下阿姨们,问问她们建不建议你学琴好吗?问问阿姨,滟滟姐姐学过钢琴也学过古筝。

也可以问问秀丽阿姨,好吗?“

这样说着,他才愿意松动,边说着要打电话问,边才肯继续向前走。

不过,电话最后也是没有打。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等走到了学校的前楼,我问他:”妈妈给忘记了,现在时间有点晚了,应该退伙食费的老师下班了。现在爬上顶楼,估计也是锁门了。你帮妈妈决定咱们是直接回家。还是上楼去看看?“

果果决定上楼去确定一下。

上下楼梯的时候,果果跟我说,妈妈,你骗我!

妈妈骗你什么了?

那个小飞机网上根本买不到!

哦,我们果果很喜欢那个小飞机啊。你觉得网上不能买到是吗?回头咱们搜索一下。

嗯,我要报名,咱们就能直接送那个小飞机了。不用买了。

(我暗想:我就知道,这小家伙根本不是对学琴有兴趣。)

手牵着手下了楼,小家伙还是要去报名。看到报名的老师都下班了。

校园里静悄悄的,保安爷爷都下班了。才乐意回家。

出了校门,看见了卖棉花糖的小车

给他买了一个棉花糖。

这是他第一次吃棉花糖,第一次看到棉花糖的制作方法,我还蛮替他高兴的。

对于孩子能不能吃甜食的界限,我一般还蛮灵活的。

虽然也担心果果的牙齿和嗓子。

但不会那么强硬,不许吃,不能买!

零食嘛,孩子喜欢吃很正常,偶尔吃一点没关系。

实际上,因为我一直在甜食上很淡定的原因,果果平时还真吃的很少。

拿着个大大的棉花糖,我心想,这下该乖乖回家了吧。

不,,,,这没有结束。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小家伙边走边吃,天渐渐变黑。我不得不牵着他,推着他,期望他能快些往家走。

到了公园门口,小家伙又开始了:”我要去公园!不行!我就要去公园!“

我:果果还想去公园玩一下对吗?问题是现在已经快6点了。马上天黑了。咱们需要快些回家了。

要不这样,你决定,咱们是顺着公园这条路走一走回家。

还是现在左转,从这条路回家?你决定

果果:要么去公园玩,要么买玩具,你选一个。

瞧,因为我常让果果自己选择,这孩子学选择句式学的多快......

我开始着急了,稍稍加重了语气:果果!妈妈明白你想要去公园玩的心情,妈妈尊重你的选择。

但是现在已经很晚了。一会儿奶奶就得打电话催,我希望你也能尊重妈妈!”

果果:让爸爸来接。

我:爸爸今天加班,来不了。咱们得走回家。来吧,妈妈牵着你过马路.....

如果你觉得到小家伙的要求就结束了,那可能是有点不了解果果小朋友。

后来啊,果果每到一个地方 ,又不断地拽着我,要买书报亭的玩具,买水果,要买PIZZA,要去拿奶,要去取包裹 ,要买巧克力奶茶,要买巧克力.....

一路就这样被我推着回到家......

面对接连“找碴儿”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是好……

这一路,我们俩都没有情绪失控。

在他不断提出这样那样要求,天又越来越黑,我心里的焦虑不断加大时。

我很庆幸自己在那样的状态下,依旧保持了温和冷静。

我没有训斥指责孩子。”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也没有威胁他:“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走!把你一个人丢在这!“

而是尽可能地尊重他,理解他,给他选择,让他自己做主......

等我们回到家已经6点30分了,15分钟的路程,我们走的真蛮久的....

我跟婆婆解释说:其实我还真没带他玩,只是边走边吃,走的好慢啊。”

等吃过晚饭,果果又变回了那个能够自己快乐玩耍,给家人带来无尽欢乐的小家伙...

很多时候,化解孩子的情绪风暴,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巧。

只需要一颗尊重孩子的心,并且保持温和坚定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