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大清朝「生於葉赫,亡於葉赫」?其實與這兩個女人有關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關於清朝的歷史,有人曾概括描述其為“生於葉赫,亡於葉赫”,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說一說。

為什麼說大清朝“生於葉赫,亡於葉赫”?其實與這兩個女人有關

清朝的崛起和滅亡可以說和“葉赫”這個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葉赫”是女真族部落的名稱,明朝時期女真葉赫部成為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世居於葉赫古城(今天吉林四平境內),與明王朝的關係非常密切。據說,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的過程中,曾攻滅了葉赫部,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在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傳說。

說起清朝“生於葉赫,亡於葉赫”實際上是與連個女人有關,一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皇后(追封的)——葉赫那拉·孟古哲哲,一個是清文宗咸豐皇帝的皇后(也是追封的)——葉赫那拉·杏貞。

為什麼說大清朝“生於葉赫,亡於葉赫”?其實與這兩個女人有關

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是葉赫部首領之女,14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努爾哈赤,雖然在努爾哈赤眾多嬪妃當中不是最出眾的一個,但是她在18歲的時候就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日後清朝的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葉赫那拉·孟古哲哲福薄命淺,年僅29歲就病亡了,可是她的兒子皇太極在繼承父業之後,披荊斬棘,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改國號為“大清”,並以“伐大樹”的方式多次南侵明朝,為清王朝由地方政權走向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就有了清朝“生於葉赫”的說法,實際上指的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是葉赫部的女人所生。

為什麼說大清朝“生於葉赫,亡於葉赫”?其實與這兩個女人有關

而葉赫那拉·杏貞就是對清朝後期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慈禧太后,她17歲入宮嫁給了咸豐皇帝,為咸豐皇帝生下了獨子載淳(同治皇帝),所以母憑子貴,她的地位不斷上升。咸豐皇帝死後,慈禧憑藉其政治手腕,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攝取了朝政大權,開始了垂簾聽政,從此成為清王朝實際的統治者。

慈禧在歷史中的評價並不高,清朝後期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都是在她的主持之下籤訂的,有人甚至將清王朝滅亡的原因歸結到慈禧頭上。雖然慈禧活著的時候,清王朝並沒有滅亡,可是她死之後掌權的,是她的侄女,也姓葉赫那拉。所以,也就有了清朝“亡於葉赫”的說法,意思是慈禧干政禍國,導致清王朝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