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瓦剌、韃靼、準噶爾、喀爾喀的關係

蒙古大汗,是蒙古族的最高首領的稱號,即可汗或稱大汗。該稱號從13世紀蒙古帝國時期開始,直到20世紀時結束。相對的,四大汗國等其它蒙古汗國的首領則稱為汗,級別上低於大汗。我查找了很多資料理了一下從元朝到清朝600多年蒙古政權的演變,難以確定是否正確。

蒙古作為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中原王朝對他們不同的稱呼。對於他們的祖先是來自於匈奴還是突厥我不敢確認,有專家稱蒙古族的祖先來自於匈奴。蒙古是由多個部落組成的,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每個首領都可以被稱為可汗,都擁有自己的汗國。當諸多部落建立聯盟政權或者被統一後就推選出一位大汗,這位大汗是汗國的最高首領,凌駕於部落可汗之上。大汗可以分封土地給子孫和功臣,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部落,也可以被稱為汗。估計就和中原政權分封制差不多吧。當政權陷入分裂時,部落之間也會經常的搶地盤,為爭奪正統汗位發生戰爭。蒙古部落和中原王朝一樣,也是有著一個統一、分裂的過程。因為“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元代文獻,同時蒙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異族政權,因此就從元朝開始講。

1206年蒙古帝國成立,正式國號大蒙古國,首領稱大汗,第一位大汗即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草原上分佈著諸多部落並臣服於女真金

蒙古帝國、瓦剌、韃靼、準噶爾、喀爾喀的關係

朝政權。成吉思汗來自於一個蒙古部落乞顏部首領的家庭,在經過多年征戰征服蒙古草原乃蠻部、克烈部、塔塔爾部、蔑兒乞部等諸多不落後被推舉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將蒙古國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四個兒子,分別為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

1271年,忽必烈在與與阿里不哥汗位的爭奪中獲勝建立大元朝,元朝皇帝名義上兼任蒙古大汗。然而實際上元朝建立時四大汗國除了伊爾汗國之外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名義上承認元帝為大汗。

1368年,元朝被明朝所滅,退居漠北建立北元。北元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1388年,也速迭兒繼承汗位,停用大元國號,建立韃靼。許多蒙古貴族和大臣不承認其合法性,蒙古開始進入政治分裂期,蒙古分裂成為東西兩大集團,明朝人分別稱東部為韃靼(黃金家族宗室),西部為瓦剌(非黃金家族宗室)。其實並不是分裂,當時不過是蒙古部分為兩個對立的黨派。兩派之間互相藉助明朝勢力攻伐,爭奪蒙古的可汗。當時瓦剌部的首領在北元(韃靼)朝廷中擔任要職太師。

由於大明對韃靼部的用兵,使得瓦剌部乘勢崛起。從1433年到1452年曆經19年,瓦剌蒙古控制了整個蒙古地區。 1453年,也先殺死阿噶多爾濟,盡殺黃金家族宗室,自稱“大元天聖可汗”,成為第一個非黃金家族的可汗。也先本非元裔,得不到蒙古貴族承認,後被殺死。瓦剌勢力衰落,東蒙古逐漸佔據大漠南北地區。馬兒古兒吉思繼承蒙古汗位,黃金家族復辟。1487年,韃靼可汗達延汗開始親政。經過與衛拉特部的數度征戰,將其擊潰。1506年,達延汗征服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統一漠南蒙古。後人稱其為蒙古的“中興之主”。晚年將察哈爾和兀良哈封給長子;漠南河套封給次子;寧夏、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一帶封給三子;將外蒙古(漠北蒙古)封予第九子格埒孫扎。

韃靼(漠南蒙古)

自1388年也速迭兒繼承汗位,建立韃靼政權,後經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將瓦剌部驅逐,徹底與瓦剌部分裂。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阿速(奧塞梯人)等部。達延汗晚年將漠南蒙古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其中察哈爾和兀良哈給了自己長子圖魯博羅特。達延汗本來指定長子圖魯博羅特的長子博迪為繼承人。然而,在1517年達延汗死後,巴爾斯博羅特濟農以博迪年幼為由,自稱大汗。達延汗的其他兒子不服,1519年,達延汗的第四子阿爾蘇博羅特的支持下,博迪登基,巴爾斯博羅特退位。博迪為了安撫巴爾斯博羅特,封他三個兒子為小汗。巴爾斯博羅特統治河套鄂爾多斯,後來著名的俺答汗就是他的兒子。此時蒙古大汗的博迪直接統治區域只剩下了察哈爾部。隨後的幾任可汗已形同虛設,根本無法控制其他部落。甚至拿出傳國璽,證明自己是蒙古的最高統治者。1634年,最後一位蒙古(韃靼)大汗在與後金(滿族)的戰爭中潰敗途中因病去世。韃靼共存在246年。其後和其他蒙古部落一起被併入清朝版圖,被稱作漠南蒙古。

瓦剌(漠西蒙古)

瓦剌曾是韃靼的一部。在瓦剌首領也先(韃靼可汗)被殺死後,瓦剌部逐漸被韃靼部驅逐西遷。也先與其弟死後,瓦剌部落分散,逐漸衰落,內部事態鮮為人所知。瓦剌分為四大部:杜爾伯特(綽羅斯氏)、準噶爾(綽羅斯氏)、和碩特、土爾扈特。另有輝特等小部。1620年,哈喇忽剌反擊阿拉坦汗王朝(韃靼分支建立),慘敗,哈喇忽剌僅以身免,但準噶爾部在衛拉特四部(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中樹立了威望。1623年,四衛拉特一起進攻阿拉坦汗王朝。碩壘烏巴什被殺。哈拉忽剌統治了阿巴坎河至葉尼塞河流域的吉爾吉斯人,開始統一衛拉特,這也是瓦剌最後一位可汗。

明代末年,土爾扈特首領和鄂爾勒克與準噶爾部巴圖爾琿臺吉(哈拉忽剌)交惡,準噶爾勢力日益強大、領地擴張,和鄂爾勒克在1628年(明崇禎元年)率部眾西走,估計這就是瓦剌四部分裂的開始吧。土爾扈特部遷至伏爾加河至烏拉爾河下游沿岸,並建立土爾扈特汗國。土爾扈特汗國建立後,沙俄勢力擴張到來,以武力迫使土爾扈特臣服,攫取汗王冊封權,插手貴族議事會,干涉汗國內政;同時令哥薩克人(東歐草原上以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為主的遊牧族群)東遷,侵佔土爾扈特牧場,最令土爾扈特人反感的是沙俄政府強迫他們從藏傳佛教改信東正教。1761年,渥巴錫繼承汗位。1771年1月(清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率領下分三路,趕畜群攜輜重浩浩蕩蕩踏上了歸國的艱苦歷程。此時的土爾扈特部面對強大的大清,只能率部歸順,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褒獎冊封。

準噶爾部在17世紀到18世紀,準噶爾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爾喀什湖,北越阿爾泰山,東到吐魯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廣大地區,建立史上最後的遊牧帝國--準噶爾汗國。宗教上他們信奉藏傳佛教,對西藏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在18世紀與清帝國的戰爭中滅亡,清朝在此地設立伊犁將軍。

杜爾伯特部在乾隆時期準噶爾汗國的攻打下內附清朝.

和碩特部原居於烏魯木齊一帶,後在青藏高原上建立和碩特汗國。1716年,準噶爾汗國派兵入侵西藏,攻打拉薩。1717年,準噶爾軍隊攻入拉薩,殺死了和碩特汗國末任可汗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其後準噶爾軍於1720年被清軍驅除出西藏,西藏遂為清軍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