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快乐实在是一种很单薄的感受。恋爱是快乐的,XX也许还比恋爱更快乐;打球是快乐的,打人也可能很快乐。教育以快乐为目的无论如何都是很莫名其妙的。如果是说,快乐至少应该成为教育过程的伴生感受,那也不怎么靠谱。

教育主要是一种自我塑造活动,同时也带有竞争性,是一种在一个公认的价值体系中,把现在的自己塑造成一个更理想的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与别人分出高下的过程。这一塑造过程往往挺痛苦,至少远谈不上愉快,它是一种纪律性很强的训练,是对人的强迫。

如果说这其中有什么快乐可言,那肯定也是一种比较晦涩的、隐喻性的快乐,与食色、看肥皂剧所带来典型快乐很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与教育可能带来的种种卓越、成就相比,快乐实在算不上什么值得一提的价值。

这些本来是常识。之所以这套道理很遭人反感,也许主要是因为据说已经不存在公认的价值体系了,对什么是正确的理想、是人应该追求的状态缺乏共识了。重要的不是在自己身上造就某种公认的善好、培育某些德能,而是个性、自我选择。

“我不一定是网红,不一定会唱,不一定自律,不一定勇敢,不一定会贏,但在映客,我一定是我。”这种个性当然是无比空洞的,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填,关键在于它是自己选的,选择什么不重要,听从自己的选择而非追随社会公认的价值坐标最重要,后者被认为是虚伪、懦弱的。

不仅如此,据说,这种无法无天的教育方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人的独特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快乐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收获无比珍贵的个性,它的社会功效也一点不比应试教育差。

对应试教育的许多批评当然很有道理,不被流行观念洗脑的清醒观察者至少承认,有些教育过程很机械、很不快乐,但却是必要的;有些却纯然是应试的,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价值。这个区分在概念上很容易,但要在教育实践中区分两者并通过考核方式的改进使前者得到保留、后者渐渐消除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教育依然是一个获取外部资源的通道,那么各种应试手段就永远不会消失,各种试图鉴别真素质与伪素质的尝试只会刺激功利的学生不断创造出新的伎俩来迎合花样翻新的甄选标准,以获得通往下一站的车票。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