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请教人民教育出版社

今天是公元2017年3月23日,农历二月二十六。在2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9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六),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10年改革最大失误教育发展不够。

斗胆请教人民教育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无关内容

今天早上,很多媒体都刊发了这样一条新闻:“日前,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爱迪生救妈妈》一文被指不严谨,或有杜撰成分。人教社回应,今年9月后使用的新版教材将不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争议文章。”

斗胆请教人民教育出版社

看了这两条消息,我感触良多。首先,邓公的形象更加高大了,心中对他的崇敬更深了。邓公在国家和民族独立中的丰功伟绩不必多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之中国,也毋庸置疑;单是这坦荡无私的胸襟,和实事求是的勇气,就足以令人景仰与怀念。邓公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是人所公认的。承认改革的失误,其实就是承认自己的失误,至少很多世人会这么联想。然而邓公没有回避。

斗胆请教人民教育出版社

再看看第二条新闻的主角,我们就不得不问几个问题了:广大网友对教材的质疑是“日前”才出现的吗?你们早先干什么了?什么叫“被指不严谨”?如果课文严谨,岂能一“被指”就要剔除?如果确实不严谨,又何须把“被指”当由头?直接删了就是嘛;再者,如果确实在“被指”之后才发现不严谨,那么负责审定教材的人是否有过错呢?是否应该担责呢?可是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直到现在,他们还不明确“被指”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状况?或者说根本不打算明确、不愿明确。否则何来“或有杜撰成分”之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怎能一个“或”字了事?再看最后一句,“今年9月后使用的新版教材将不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争议文章。”文章“不再选用”是因为有争议,多么“严谨”!多么“负责”!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就是不肯承认自己错了。否则如果凡事一有争议就要废除,那么所谓的“减负”、“素质教育”早就该叫停了。因为这类东西在执行中的弊远大于利,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请参阅本人之前的另一篇文章《失职的学校》)。

教育是向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传道、授业、解惑”的。承担着教育使命的这群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居然是这种做派,我们这些受教育者将何所适从?这对我们的社会又意味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