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故 乡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岳定海 

  我不会矫情到步鲁迅先生的后尘去作一篇文章,他的故乡充满乡愁与忧伤,而今天我要抒发情感的是欢乐与幸福,它们实实在在地流布于故乡的山野、河流、天空与大地,在我的眼睛里微笑,也在我的心灵里荡漾。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故乡,名叫盐亭。

我在四川一座宜居城市绵阳生活三十余年了,我熟悉了这座巴蜀城市的习俗乃至独特的味道,它风吹的方向,也是彩云飘逸的方向,令我挂牵而久久怀念之。然而,我的故乡的根在盐亭,它是生我养我之地,我自小便在它的土地上奔走三十年了,青少年的印迹如我与生俱来的胎记,亘久而不能磨灭。故乡位于川西北一隅,建县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文化厚重,丘陵秀美,诞生了嫘祖、岐伯、严震、李义府、赵蕤、文同、陈书、江长贵、袁诗荛、蒙文通、袁焕仙等史上名人,很是给老家挣足了面子添够了光彩。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我们知道,2008年有一场惨烈的大地震摧残了这片河山,震源自汶川映秀爆发,沿北川县城向四围扩散,肆虐之处,山川破裂,乡土狼籍,我的故乡盐亭也不能幸免,它在地震的魔爪下被撕得遍体鳞伤,血痕累累……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故乡,你怎么了?

我在绵阳生活工作很有些年头,目睹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的光芒照耀下,从一个小县城迅速崛起于天府之国而发展成四川第二大城市、中国唯一科技城,它的神奇之变,印证着祖国的奇迹,我为它的举世瞩目而感到自豪!有时回头一想,我离开故乡三十余年了,该去看看这片我热恋的土地了。有人说,人一生有两样宝贵的事物不可忘记:母亲,故乡。好,说走就走,我邀集我的亲朋好友驱车向故乡行进。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绵阳到盐亭的公路平坦,不过70公里,我们沿着大道行驶,只见熹光四射,花香鸟语,乡村安宁,农人耕作……不大功夫,车辆驶入盐亭两河乡下有名的“西部花都”,我们一行十余人下车走进白虎村河坝头连绵不断的花卉大棚,它们一律用架子拱起,白色薄膜覆顶,长约三十米,宽约十米,整整齐齐地通向黛色的天边。走进大棚,五彩缤纷的花朵在枝头绽放,或伸出笑脸,或摇曳歌声,我们看了一阵,心儿也是醉了……几个姑娘正在叶丛中修枝或采撷水灵灵的花朵,她们是当地的农民,淳朴中带着快乐,在此做花工呢。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一个姑娘告诉我,“这些玫瑰花将在最鲜美的时候采撷下来,然后放入塑料袋并装箱后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机场,上飞机运到广州、北京甚至于非州一些国家去卖,销路好着呢。”我听后一阵恍然,盐亭白虎村所在的“西部花都”是唐朝大韬略家赵蕤的故乡,他是伟大诗人李白的师傅,也是煌煌巨作《长短经》的作者,在他当年负笈携妻上路去梓州长坪山隐居之时,故乡贫困而且荒凉。然不过千余年时光,故乡的河水亮了,房子新了,花朵开了,并被热爱生活的人们采摘花卉后运往国内外市场出售,不仅为生活增添美色,也让乡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是的,这些花的原产地在盐亭白虎村和高团村,这些乡野从贫穷到富裕,也不过“千年弹指一挥间”吧;而让荒野开出幸福之花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勤劳奋发的人民!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靠近“西部花都”不远的毛公河边上生长着一棵风流千古的黄桷树,它浓荫遮天,风声阵阵。我们一行慕名到树下开着的那家“毛公母猪壳”酒店用餐,这是一道河鲜,鱼身长着母猪般的黑点,故名。实际上它大名叫“鳜鱼”,在历代史书上,“鳜鱼”出现在张志和的灵动的“渔歌子”里,跃动在苏东坡的丰盈的“河豚”中,水淋淋的闪着鳞片,喜庆而生动,喧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趣……我不禁想起四十年前我在离此不到两里地的章邦公社当知青,盛夏脱成光胴胴与知青们跳入梓江摸石缝里躲闪的“鳜鱼”,捕捞上岸后就近找户农家毛手毛脚地加工成熟食后吞咽裹腹,一饱了事。孰知几十年后此鱼叫成“母猪壳”,食后味极鲜美,呵呵,人生的事,真正是白云苍狗一念间。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用过美味,驱车到了章邦场,我心念旧呢,去场上走走吧。乡民在小街两边筑起了漂亮的房子,带楼,窗户洞开,迎接阳光的泄入,还有一只小雀跳跃屋脊,这画面优美着呢……我又回想那年那山那人,吊脚楼、瓦房、泥泞小场镇和伛偻的农民,他们在一天天老去;而今天的章邦场,在鲜活里行走,在笑声里长大,在丰收里律动,在光芒里斑斓。我沉思着走过洁净的章邦场口,朋友们问我,是不是还去看看苏家山?我愣是一惊,对呀,去看苏家山。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朋友们要问了,苏家山是个什么宝地?让我神往已久,我笑而又答:苏家山或不出名,就是盐亭乡下靠柏梓方向的一座偏僻小山村罢,它的乡民散居于东光庙过来挨着檬子垭的大山皱摺里,山高沟峡,劳作艰难,农民你一家我一户的生存在沟上岩下,夏天断水,冬日寒冷,堪称贫困纠缠不休的荒山之地……我这样不厌其祥地叙述苏家山,盖因四十多年前我作为城镇知青被命运安插到此地当农民,这片让人沉重得喘不过气来的丘陵,我在此奋争了七年。呵呵,七年的蹉跎岁月,七年的光阴如梭啊,让人热血澎湃也让人华发早生:苏家山作为我人生的启蒙教师,它教育我如何在滴血的山地上奋斗!又如何冲出“困境”的围堵而迎接山头磅礴而出的红日!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朋友还在高兴地对我讲,苏家山通公路后,香港红十字会与内地密切配合,又划拨第二期项目资金购买一批山羊无偿交付苏家山乡民敞养,作为脱贫措施让当地乡民受益,现已初见成效。我举目四望,但见公路蜿蜒,山羊成群,苏家山也成为盐亭脱贫致富的样板村。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车停在苏家山庙子湾前,我走下车立在这片让我为之流泪又为之萦绕的大山前,山还是那道山,树还是那片树,然而房已不是那间房,人也不是那些人了。乡民听说当年下乡的知青重回苏家山,忙着从新建的楼房里走出来,象迎接离开多年的儿子一样将我们团团围住,亲热不尽,欢喜不尽,还从各自家中将风干的花生、土鸡蛋等特产一袋一袋装满了塞进我的小车后箱,他们用袖子拭着闪闪泪花,恳留我进屋叙旧,乡宴款待。我感激着道谢,凝视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岁月的影子次第闪过,我暗暗祈福他们安康。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日头斜挂,我们要开车到盐亭县城歇息,依依不舍里向乡民一一作别,我再眺望那熟悉又陌生的苏家山,泪水夺眶而出……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车子顺着苏家山到盐亭县城的盘山公路行驶,一路经过桑树坪、一碗水、猪槽垭和马家山,两边群山柏树参天,野禽飞翔。当驶进盐亭县城北街清真食店用过餐后,暮色初临,朋友们陪伴我们去观赏县城亮丽夜景与“嫘祖文化广场”,到达位于老县委的嫘祖广场时,只见一塔擎天,塔下人流如织,旁边有座老建筑,我知它是“宝台观”,唐德宗宰相严震的老宅。在此我反客为主当起讲解,塔子是清光绪年间为纪念盐亭名人辈出和文风高炽而建的,老建筑是严宰相的风水宝地,一行人听得津津有味。我讲过有些疑惑,询问陪我的老友,不是这座笔塔和“宝台观”在地震中被震倒了摧毁了吗?今又何故重矗人间?老友呵呵一乐,“地震好凶哦,把笔塔与老房全震成瓦片堆了,震后不久县委县府做出重建笔塔的决定,也就一年时间吧,这道塔这座宝台观就重建好了,开放后让各地游客在此接受历史人文的教化,也树立震后重建的盐亭精神!”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在巍峨高山庙的脚下,夜色笼罩,灯光安祥,我抬头再观刺向夜空的笔塔,感到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飞升,它向人们昭示:大好山河,由我来塑!

故乡——盐亭,你怎么了?(盐亭作家岳定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