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層黨建的「成都範式」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今年起,80歲高齡老人李啟明給自己立了一個新要求:除了每天散步外,還要堅持到倪家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報到”:讀讀報紙、聽聽“微黨課”。他說:“雖然我一把年紀了,但社區黨組織提供了這麼好的平臺,我也要學習新知識新理念。”

李啟明老人每天打卡的地方位於成都市玉林街道,以前辦公面積僅100平方米。今年年初,武侯區區委、街道黨工委為社區提供了2000平方米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100到2000,絕不只是面積的增加。據倪家橋社區黨委書記陳英介紹,最主要的是功能的拓展、服務的延伸。“傳統的社區8小時辦公場所現在已經變為全天候互動式社區家園。通過打造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城市基層黨建,讓老百姓願意來、坐得下、留得住。”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社區活動,老百姓積極參加。

事實上,這僅是成都市堅持黨建引領,實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的一個縮影。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美麗公園城市,城市發展戰略目標的躍升對城市基層黨建提出更高要求。

去年7月,成都市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聚焦社區這一基本單元,確定了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主要路徑。一年來,初步形成市委牽頭抓總,市委組織部、市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統籌推進,各部門全力參與、各區(市)縣主動作為的工作格局,讓黨的建設工作從規章制度中跳出來,走進社區老百姓的生活和心裡,打造可觸可摸可感的“身邊黨建”。

★黨組織牽線 多方聯動小社區也能擁有大能量

這段時間,玉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瑞琴與同事們忙活著接待準備工作。來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日本國立千葉大學的國際規劃師要到玉林來開展訓練營活動。“我們面向全球眾籌了社區規劃師,來自國際國內的167名專業設計師和團隊加盟玉林,203名駐區單位代表和居民報名。”

一個小小的街道,居然撬動起了國際資源。它的底氣何在?張瑞琴笑著說,這得益於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形成的強有力的“動力主軸”。

成都著眼破解社區發展治理“九龍治水、各自為陣”問題,強化黨對社區工作的統一領導,探索特大城市發展治理路徑,構建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統一領導、上下聯動、各負其責、協調有序的工作格局。市委總攬全局,強化區(市)縣黨委,街道(鄉鎮)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的聯動作用,分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吸納下級單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同志作為街道社區聯席會議成員,健全四級組織聯動、責任聯動制度,初步形成共同研究謀劃、聽取彙報、分析研判、督促落實的工作機制。完善機制,密切協作,多舉並措推動服務力量下沉。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群眾積極參加社區書法活動。

“以前資源很有限,現在立體化的管理體系可以有效統籌整合資源。以前不敢想不敢幹的大事情,現在可以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加油幹了。”張瑞琴很有感觸。

施展空間大了,責任重了,與老百姓聯繫得更緊了。對於這一點,成華區青龍街道致強社區黨委書記劉平很認同。“黨建工作如繡花針,在它的穿梭引導下,將分散、多元的資源要素緊緊串聯在一起,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發展治理優勢。”

劉平所在的致強社區很年輕,正式成立僅一年零六個月,主要由拆遷安置小區構成。用他的話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多三難”社區:遺留問題多、安置居民多、矛盾訴求多;城市管理難、社會綜治難、社區服務難。

這樣一個“燙手山芋”怎樣實現轉型升級?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劉平已經有了切身體會,社區黨委必須堅持“共治”的原則,動員駐區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聯合構建起全域化治理服務體系。“你看,眼前這個綠島公園就是社區引入社會資本等多方力量參與建設的,社區創客、金融工程師成為了公園空間建設的新生力量。”

一首《成都》讓玉林路成為全國“網紅”之地,各種資源要素異常豐富。如何聚集分散的資源要求,形成社區共識,找到共享資源?張瑞琴談到,通過院落壩壩會、社區問需日等方式徵集居民建議意見,以“花開玉林”為抓手,推進背街小巷、院落改造等“五大行動”。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用花草點亮玉林街巷院落。

省住建廳在倪家橋社區共建花間誦讀圖書室;玉林北路社區居民雷池把家裡的字畫名匾搬到了社區生活博物館;著名國學大師張昌餘有感於城市的變化,題寫《玉林賦》......“我們用花草點亮了街巷院落,更重要的是,用花草點燃了人們參與家園建設的熱情和激情。”張瑞琴說,從設計到實施,從更新到維護,駐區單位、轄區組織和居民都是“花開玉林”的推進者、實施者、志願者和養護者。

成都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共治共建,按照“區域統籌、條塊互動、融合鏈接”的思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轉化為“尊重老百姓意願、滿足老百姓需求辦好老百姓家門口實事”的具體行動,把黨的政策方針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政策和行動,由基層黨組織有形地準確地傳遞到群眾中。制定黨建引領“五大行動”三年計劃,落實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列入黨建責任清單,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標考核,確保“群眾身邊的事”落實落地,讓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為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居民的小事黨支部的大事 把黨的關懷用一個個走心的行動送給社區居民

提起自己的家園,家住溫江區麗晶港小區的符文芳一臉驕傲:小區裡衛生好了、環境美了,爭執不下的“空中菜園”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原來,清泉社區兩委在居民走訪時發現,大家對個別住戶在樓頂種菜意見很大:既侵佔了大家的公共空間,又造成屋頂漏水。

居民的小事就是黨支部的大事。傍晚,社區兩委幹部吃個盒飯,就開始分頭行動,與種菜業主溝通。“這是我自己真金白銀掏錢修的菜園,不搬!”種菜業主的強硬態度讓清泉社區黨委書記李豔吃了閉門羹。不氣餒的社區幹部開始轉變工作方法,同住在該小區的黨員一起來做思想工作。經過20多天的協商,“空中菜園”總算清空了。看著乾淨平整的屋頂,李豔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件事情,也讓她由衷地為溫江區設置“雙圈雙創”黨組織的機制叫好。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社區活動令社區居民喝彩。

今年以來,溫江開展“雙圈雙創”黨員示範行動,引導居住在溫江區域內的鎮(街道)機關事業單位、區級部門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黨組織黨員到居住小區(院落)所在村(社區)黨組織報到,參與小區(院落)治理。“工作圈”“生活圈”,黨員都要亮明身份。

一接到去社區報到的短信通知,溫江區環境監察執法大隊信訪中隊任隊長王菲就在第一時間趕到航天路社區“亮身份亮承諾”。在“八小時”外生活圈,她利用特長參與小區環境治理。家住合美居小區的楊德民在溫江區人社局上班,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參加小區院落整治。“合美居是個老舊院落,只有73戶住戶。本來人不多,事兒也不多。收取物業費、收集群眾意見,這些小事微不足道。”談及自己的付出,有著36年黨齡的他連連擺手,直言“做得不夠好,還要加油幹”。

不遠處的珠江國際小區引入5名黨員成為業委會成員,成立了紅色業委會。“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良性互動,破解了小區安全、標準化無障礙設施通道設置、衛生環境提升等小區‘麻煩事’。”柳城街道光華社區書記周亞麗說,社區、物業、業委會從“三足鼎立”變為“三方聯動”,全面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共做社區家園“一家人”,合力下好基層治理“一盤棋”。

“以前垃圾亂丟、道路擁擠。現在,小區裡綠化多了,路面也變平整了,每天晚上都習慣在小區裡散步。”邱奶奶拉著周亞麗的手感激地說,“多虧了你們的幫助。”

隨著城市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成為擺在社區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幹了12年基層社區工作的湯繼剛感受頗深。轄區內人口老齡化較為突出,9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9個。子女們平視上班無暇照顧,老人吃飯成了難題。作為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黨委書記,湯繼剛與社區兩委商量,將解老人所需放在老齡工作的首位。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成都清源社區清源食堂為老人解決吃飯問題。

社區志願者立刻報名參與買菜做飯。本著“老年協會贊助一點,個人自掏一點”的原則,今年4月初,清源食堂應運而生。如今,70多歲的徐阿姨成了常客,同時她也成了食堂的志願者。“有了社區食堂,吃得又安全又衛生,這裡成了我的家。”她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時不時炫耀一下。

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以黨建項目化推動社區日常工作,2017年共實施困難幫扶、志願服務、就業創業、公益眾籌、居家養老等黨建項目157個,讓黨建工作全面覆蓋社區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黨員就應該成為社會治理中的主力軍,以身作則,示範引導。”這是採訪中,街道社區書記的共同心聲。大家紛紛表示,在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把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作為工作重點,在推進“五大行動”中,著力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資源轉化為推動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推動發展活力。只有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群眾才能得實惠。

★多方參與 共建共享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初見成效

每到傍晚,龍泉驛洛帶鎮菱角堰社區可熱鬧了。大人小孩,談笑甚歡。還有些人圍在一起,商量著綠植怎樣改善更美觀。一場“家園打造行動”在社區的五個院落熱火朝天地展開著。

這一切還得從“壩壩會”說起。今年4月,菱角堰社區兩委幹部把椅子搬到大樹下,徵集居民群眾環境改造的意願和意見。該社區黨委書記陳賢良說,社區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動手見成效的微項目,既緩解以往社區“一包到底”的工作壓力,又提高了群眾參與度,增進鄰里間的溝通了解。

社區黨支部引領,點燃了群眾改善家園的熱情。眾籌“家園美化基金”、清理枯枝、購買綠植、園藝景觀佈置,社區幹部與老百姓一起將3萬餘株綠植花草裝點到社區的每個角落。

“以前吃瓜子吐瓜子殼,吃橘子扔橘子皮。灰塵泥土滿地都是。”居民李阿姨高興地說,“現在我們的朋友過來,都不相信這是安置小區,洋氣得跟公園一樣。”

“老房子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兒小鋪子”,這是武侯區玉林街道的生動寫照。既然有這樣的城市形態,怎樣才能合理利用?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成都玉林街道深挖片區“巷文化”“院文化”特色,打造老成都特色生活街區。

玉林街道深挖片區“巷文化”“院文化”特色,打造了3個老成都特色生活街區、18個文化聚落,53個特色文旅驛站。這些老房子小巷子成了人們住在玉林、感受玉林、體驗成都的文化之家。如今,玉林4巷現在當屬成都最紅的小巷了。以前的陋巷在極富創意的打造下,變得充滿文藝氣息與溫情。孩子們爭著和卡通人物合影,連老外也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一路詢問過來。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玉林謠音樂分享會,把社區群眾都請出來。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倪家橋社區每週都會舉行傳統文化工藝互動和玉林謠音樂分享會。

退休後的符文芳,比以前工作的時候還要忙。在湧泉街道辦的支持下,麗晶港紅葉藝術團成立了,牽頭人正是她。“藝術團固定人數在139人,合唱、樂器、舞蹈、太極、體操,種類多著了。”符文芳如數家珍,“以前都是地攤上的活動,零零散散。現在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家住隔壁小區的張蘭是個有心人。每次參加完活動,不論大小,她都會在A4紙上記下活動名字,並做簡單說明。“光是今年上半年的活動,都已經寫了一張半A4紙了。”

讓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大力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五大工程”,讓城市基層黨建找到了抓手,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統籌實施老舊城區改造。尊重群眾意願,按照“願改則改”思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規劃,完成棚戶區改造1.5萬戶,老舊院落整治920個,城中村改造5558戶,城市人居條件更加改善。重拳實施背街小巷整治行動。完成1687條背街小巷整治,清除油煙亂排、汙水亂倒、垃圾亂丟等 “八亂”現象;推進拆圍牆、拆違建、留白增綠,啟動“小遊園、微綠地”項目105個,增加城市開敞空間758處440萬平方米,有效提升城市風貌和環境品質。因地制宜推進特色街區創建行動。累計實施47個主題街道街區,啟動實施8個試點示範特色鎮、49個培育創建特色鎮、1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點位建設,讓城市更加彰顯歷史底蘊、人文特色、生態稟賦。以人為本推進社區服務提升行動。3200多個社區的組織活動用房達城市不低於300平方米、農村不低於400平方米的標準。整合社區管理、社區文體、社區醫療、社區養老、社區商業等功能,啟動42個社區綜合體示範項目。建設“天府市民雲”平臺,一期整合36類58項服務項目。以黨建引領平安社區創建行動。建成81個標準化“村(社區)法律之家”,完成2390個“三無”院落整治、2042個村的“雪亮工程”建設,視頻監控入戶21萬餘戶,織密城鄉安全防控網。累計投入6982萬元,支持983個社區營造示範項目。

用人民的視覺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四川!

人民網四川頻道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