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什麼時候寫的,是誰寫的,都無法考究。

在研究《易經》之前,我們應該先明白以下幾點: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1、易經至少有3本版本:《連山》、《歸藏》、《周易》。

易經,在夏、商、周,3個不同的朝代,為不同的版本,名字依次為《連山》、《歸藏》、《周易》。

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大多是《周易》,西周時形成的版本:乾卦在前,坤卦在後。

大家應該知道一點,西周以前的易經,是坤卦在前,乾卦在後。為什麼易經發展到西周,就乾坤顛倒?這個謎沒人知道。

研究者說,因為西周開始尊天子,所以把乾卦擺在第一。我認為這個說法有些牽強,但真正的原因沒人知道。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既來之則安之。

我給大家解讀的是西周版本,金景芳、呂紹綱兩位老師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周易全解》。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2、卜卦、算命、預測,不是《易經》的真正用途。

《易經》的真正用途,是教大家通過認知自然的規律,把天、地、人三者合一協調起來,發揮人的最大潛能。

這就是《易》存在於世的理由,是聖人用來指點後世人的密碼圖(先有八卦圖,後有解讀)。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我記得有個故事,說姜子牙和周文王打某一場戰,出征前一夜卜卦,卦顯示出師不利,但是姜子牙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決支持周文王打仗,結果那場戰大獲全勝。

這說明,盡信卦,不如無卦。

那,為什麼那麼多的占卜,都很準呢?

因為規律。

一個人,如果活在規律內,那麼他的言行,因果,都在規律之內,卦可以準確預測其吉凶。

一個人,如果跳出規律外,那麼他的言行,因果,就無法預測,卦就無法預測他的情況。

有句話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樣的人或行蹤,就是任何卦都測不到的。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3、人和道分離,則背;人和道相隨,則順。

什麼是“道”?

就是支撐《易經》運轉的背後力量:不可見,不可名,但存在。

《易經》裡,分天、地、人三道,天象、地形、人生,謂天地人三才定位。

人和道分離,則背(陰陽逆氣);人和道相隨,則順(陰陽交泰)。

八卦和64衍生卦,都圍繞這條基本規律在運轉,萬變不離其宗。

大道至簡,用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好,今天就解讀到這,大家先對《易經》有一個總體的認知,明天解讀第一卦:乾卦。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