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朗月,大道至簡,人間至味是清歡

道德經十二章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 tián liè ]

(打獵之意)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原文釋義: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要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清風朗月,大道至簡,人間至味是清歡

五色,青赤白黑黃,是正色,尊貴之色;

五音,宮商角徵羽,主要指樂舞;

五味,甜酸苦辣鹹,味蕾能嚐到的所有味道。

五色、五音、五味把等級彰顯,把權勢炫耀。一個人身居高位如果長期在五色、五音、五味的侵淫下,就會看不見百姓的艱辛與疾苦,聽不見百姓的哭泣與訴求,就變得“目盲”“耳聾”了。

放縱感官,尋求刺激,會導致感官的鈍化與缺失,放縱肉體,尋求享樂,將導致道德與行為的越軌與敗壞。紛雜強烈、長久過度的誘惑與刺激,不僅導致人感覺的鈍化,而且導致道德與行為的敗壞。

明神宗孝靖王皇后有一頂鳳冠,極其奢華,飾有9龍9鳳,冠上共嵌有紅寶石100餘顆、珍珠5000餘顆。但此冠將近5斤重,戴在頭上晃晃悠悠。

清風朗月,大道至簡,人間至味是清歡

歷史上的齊景公有一雙“金玉之履”,書中記載: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良玉之絇,其長尺,冰月服之以聽朝。多麼奢華的鞋子,黃金做鞋帶,白銀做裝飾,珍珠做連貫,美玉做鞋頭,長有一尺,極盡奢華之能事。有一次晏子來朝,齊景公想起身迎之,卻抬不起腳!

晏子是一代賢臣,羅列了魯國鞋匠製作這雙鞋子的三大罪狀以此來勸誡齊景公:第一,鞋子太重,使腳不堪重負,不能行走,鞋子重且不保暖,失去鞋子的基本功能,違背常理;第二,讓君王穿上這樣怪異的鞋履,為天下諸侯所嗤笑;第三,動用大量財物,不愛惜百姓勞力財力,積怨於民。實在是一雙勞民傷財、昭著昏庸、偏離身體本真需求的鞋子。

清風朗月,大道至簡,人間至味是清歡

莫言曾說:“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刺激”兩個字,似乎揭露了一個事實:正常的音、色、味,已經帶不來享樂,唯有“刺激”,才能給已經麻木的感官帶來一些感覺。

清風朗月、山水人家、雪飄空靈、鮮花綻放,這些普通而又真實的美好已經不能那些麻木的感官所捕捉到,他們需要加大劑量的、調高音量的刺激才能帶來所謂的享受,這恰恰反應了他們心靈的麻木和被紙醉金迷的生活所奴役。

有些人距離天道越來越遠,他們的眼對於百姓的訴求是“盲”的,對於自我的內心也是“盲”的;在“五色、五音、五味”的“寵愛”之下,距離生命自然需求的狀態越來越遠,也距離自我心靈的自由越來越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個不能修己以敬,而是在聲色犬馬之中沉醉的人,一個距離天道越來越遠,距離生命自然需求的狀態越來越遠的人,怎能呵護自己最自然的生命追求?又怎能呵護自我,實現最好的自我呢?

楊絳先生在她的百歲感言裡說:“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給物質生活做減法,才能為心靈釋放空間,遠離“五色、五音、五味”的排場和累贅,才能漸漸品出“清歡”的滋味。

審美越來越日常化、生活化,尤其眼花繚亂的色彩,震耳欲聾的音樂,片面尋求感官刺激的大眾化、庸俗化、享樂化的審美風尚,並不能真正使人獲得審美快感與享受,反倒更多地導致了審美疲勞。

食求果腹,目無所求,看似十分容易,其實卻是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的一個標誌。唯求果腹,代表了一種簡單清靜的聖人生活方式,而目求眩暈則象徵了一種爾虞我詐、充滿紛雜焦慮的庸人生活方式。

《道德經》在這裡闡述的生命智慧。《黃帝內經》也通過正反兩方面闡發了這一點:“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恬淡無為,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這種生命智慧甚至在佛教生命智慧之中也得到了印證。佛教所追求的“究竟涅槃”境界,其實就是《心經》所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等為特徵的。

清風朗月,大道至簡,人間至味是清歡

宋朝大文學家蘇軾一首詞《浣溪沙》寫得好: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