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 《六韜·文韜·兵道》


戰爭除了政治、經濟因素外,還有一條至關重要,就是戰術運用。

《六韜》中,周武王問太公:“兵道如何?”

太公答:“凡用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說,用一就能達到神妙莫測的境界。”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其實“一”,就代表了所有矛盾體的對立與統一。

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旋渦紋彩陶紡輪(屈家嶺文化)


《孫臏兵法》上說:“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勝。”

換句話說,就是一物降一物。地上跑的能被獸網捕獲,水裡遊的能被漁網捕獲,天上飛的能被箭羽射中。

唯無形者,無可奈何。


所以歷來兵家貴隱,《淮南子》上說:

“謀見則計窮,形見則受制”,


“故善用兵者,上隱之天,下隱之地,中隱之人”,

“而出入無形,莫知其端緒者也”。

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明 林良 《秋鷹圖》 鷙鳥之擊也,必匿其爪;猛獸之摶也,必潛其形。

《淮南子》又道,仁勇信廉雖是人的美好品德,但是在戰爭中,勇者可誘,仁者可奪,信者易欺,廉者易謀,戰爭不能單靠某一方面的賢能。


“同莫足以相治,故以異為奇”。


“智與眾同,並非國師;技與眾同,並非國工”,


“以火救火,以水應水,何所能制”,

兩隻麻雀相鬥,勝負未知,老鷹一旦飛到,則高下立判。

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佚為勞奇,眾為寡奇……

一切概念,不過都是矛盾的對立,所以孫子總結:“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既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

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馬克思


《李衛公問對》上,關於正奇,唐太宗就有過一段精彩的表述:

“以奇為正者,敵意其奇,則吾正擊之;以正為奇者,敵意其正,則吾奇擊之;使敵勢常虛,我勢常實。”


所以說,正就是奇,奇就是正,奇正一也。

同樣,《論持久戰》中,毛澤東論述攻守之道時也說: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

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

轟炸機、機關槍、遠射程炮、毒氣,是矛的發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發展”,


“保存自己的目的,在於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墨經》上說:“劍猶甲,死生也。”

可見,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之道一也。

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秦 陽陵虎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其實就是知彼此之“一”。

兵法不外乎一個“一”字,它不僅適用於戰爭,更適用於商業、生活等方方面面。


就像老子所說: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

亦如莊子所言:

“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大道至簡:只需記住姜子牙的這一句話,就能大大提高自己戰術能力

元 劉貫道 《夢蝶圖》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