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精锐的军队——关宁铁骑

明天启七年5月,皇太极领着百战精兵来到宁远城下,在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太极面对宁远城,心情很是复杂。当年,父亲努尔哈赤就是在这宁远城下,被炮火轰成重伤,不治而亡。所以,皇太极这次有备而来,就是要打下宁远,为努尔哈赤报仇雪恨。

明末最精锐的军队——关宁铁骑

三声号炮响起,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战鼓咚咚,马刀闪闪,喊声震天。 明军还是延续以往的战法,在城上用大炮轰击。一排又一排的八旗兵在炮火中倒下去,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皇太极面无表情,坚定地一挥手,八旗军冒着炮火继续冲击。为了这场胜利,他已经研究过明军的战法,他知道,只要冲过这片开阔地,一旦进入炮火的死角,就是八旗军的天下了。

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把皇太极吓愣了,也让八旗军的将领们惊呆了。大炮仍在城上轰击,炮火硝烟中却杀出一支几万人的马队,马上士兵手持三眼铁铳,离八旗军百八十米就开始射击,铅弹如狂风般向八旗军扫来。八旗军还没等明白过来,明军已经冲到近前,把三眼铁铳调过来,抡起如铁锤似的枪把便向后金军头上砸来。

明末最精锐的军队——关宁铁骑

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八旗军的尸体铺满了旷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眼见着伤亡越来越大,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

战后,皇太极才知道,这支凶猛异常的部队就是袁崇焕新组建的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是历代骑兵中的强悍军队之一。关宁铁骑与三国曹魏的骑兵方队;汉武帝的重装骑兵;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皂骑兵”; 岳飞的“背嵬军”,共同记载于历史典籍。明朝的多种书籍中记载了关宁铁骑的作战历程;《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数千,皆敢战, 建州为之惧。

所谓铁骑,不外乎两种解释:1 披挂铁甲的战马的骑兵,2 借指精锐的骑兵。因祖大寿和吴三桂的兵属于关宁军,才称其为“关宁铁骑”。

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 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流民,一般与后金有深仇大恨)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 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 “关宁铁骑”,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八旗军正面交锋。

明末最精锐的军队——关宁铁骑

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成为了辽军方面的军事首脑,任辽镇总兵官。从此,以祖大寿为首的以降夷为主要战力的祖家军跨上了主导明代辽东十数年的历史舞台。随着崇祯八年,祖家军的将领祖宽、祖大乐带以降夷家丁为主的部队入关剿匪,祖家军的善战之名即在关内传开,至崇祯九年,有人开始以“关宁铁骑”称呼祖大寿所领的以家丁为主力的祖家军。

明末最精锐的军队——关宁铁骑

吴三桂其父为吴襄,与祖大寿是姻亲关系,也属于祖大寿军事家族内的一员。当祖大寿于松锦之战投降于皇太极后,吴三桂即成为祖家军在明朝辽军方面的代表。其麾下三千家丁也成为其所依赖的重要战力,从而让吴三桂在明末登上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