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这是广西北海一名初一女生跳楼自杀后,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的一句话,因为遭遇同学的孤立、暴力,不堪折磨和欺凌的她选择了最惨烈的对抗方式。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学校认为公安机关查明的陈琪琪系跳楼系自杀,所以她跳楼和学校没任何关系,“她是自杀,家长要求赔偿,我们觉得不合理,让他们走法律程序。”

真是好一句跟学校没有关系,当看完琪琪父母的陈述和琪琪写下的“遗书”,你还敢拍着胸口说没有关系吗,校长?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还有琪琪的书本上全是带有欺凌证据的字样:

“你替她们背黑锅,被她们侮辱,被打,被骂!”

“我是欠你钱了,还是吃你家大米了??针对我?啊!”

“何必呢,活得这么累,都是一个宿舍,真当我不知么,在背后说我坏话?可笑!”

“离开这个宿舍”

……

校园霸凌事件一直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正在普遍发生,这个世界上,有些孩子的恶,比我们想象得还有可怕。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2017年,7月,一份来自梅州兴宁的某个学校的校园欺凌视频,49秒的视频里左边这位女生足足扇了右边女生23个耳光。

2018年1月,一段湖北嘉鱼县某中学女生遭同学轮流掌掴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

2018年,3月13日,一段时长2分07秒的视频在网上传出,视频中,数名女生在寝室围着一名身穿粉红色外套的女生,多次对其拳打脚踢,边打边问“错没得”。

这些实实在在的霸凌现象在我们身边一直出现,而某些人还在扯犊子地回应:学生系自杀,和学校无关。难道你不知道有一种伤害,对孩子而言,比死亡还可怕吗?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小时候被人长期欺凌的,抑郁的概率是其他人的4.8倍,焦虑是其他人的4.3倍,自杀的概率是其他人的18.5倍!

当孩子的恶一次又一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他们在不懂分寸的年纪里,失去控制,这种无知无惧无畏的恶,才是世间最可怕的恶。

但是相比于霸凌,更可怕的是,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一味包庇。因为很多人,却还是在用一些无知的语言、小小的惩罚企图“大事化小”:

“孩子还小,他们只是闹着玩的。”

“写份检讨就好了。”

“我回去一定严加管教,保证不会再犯。”

网上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如果我们低估了孩子世界可能存在的残酷性,也就会低估了被霸凌者的绝望。”

当我们试图为那些实施霸凌的孩子开脱,那又有谁想过被霸凌者的绝望和无奈?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实际上,明明很多受害者如果在一开始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足够保护,是完全能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而正是某些无知的成人们对孩子之间的霸凌行为仍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甚至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去处理,结果呢,越压越多,愈演愈烈。

每个人都会有孩子,而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下个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无论这些霸凌是否和自己有关,我们都要站在那些被霸凌者身后,替他们发声,做他们永远的后盾。

因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该出现在校园。

千万别等到悲剧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才后悔为时已晚。

02

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那些童年时期曾被欺凌过的孩子,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偶尔或者经常被人欺负,这些孩子们在23岁和50岁时都会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此外,童年时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在45岁时会有更大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50岁时认知功能也会表现较差。

校园,本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现在却成了人性厮杀、暴力跌宕的战场。

校园霸凌,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它对当事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持续性的。也许“一个过分的玩笑”就有可能导致了孩子重度抑郁。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讲的是所有不好事情的发生,都必然会有其发生的理由。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真实存在这样一类恶人,他们就是莫名其妙地想伤害别人,想打人、想欺负人。而在校园霸凌中,很多作恶的人,就是凭心情、很随意地想做就做,完全没有理由。

可很多成人的态度,就如台湾导演九把刀的电影《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里那一幕一样:

成绩很优秀的学霸主人公,被全班同学孤立,还诬陷偷取了班费。

当他找到老师证明自己无辜时,老师却反问: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偏偏找你?”

“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

是不是很扯淡,但这就是很多成人在霸凌事件里的态度,令人作呕的典型受害者有罪论。明明是别人犯了错做了恶,为什么还要归罪给受害者?

难道无辜被伤害的孩子,还得自己给自己安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就活该被伤害吗?

霸凌行为:任何侵略性的、反复的、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的行为,都是霸凌行为。这是瑞士心理学家 Dan Olweus 在 1970 年的定义,至今仍然适用。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或者更具体地说:“当一个学生被说了下流、肮脏的话,或是被拳打脚踢、威胁、关在一间屋子里、被人递了下三滥的小纸条、没有人同他说话时,校园暴力就产生了。”

很多人对校园霸凌有着很明显的误解,总以为那些肢体伤害的暴力事件才算是霸凌,却不知一切施加在孩子生理、心理上的伤害,都是一种严重的霸凌伤害。

如前段时间,浙江省温岭市的王女士终于把对自己进行长达10年霸凌的校园施暴者送进了监狱。

而事件的起因仅仅是上高一时因为一个杯子的戏言而被同学误解为炫富,然后被人说“炫富女”、“出卖身体”、“被包养”,突然之间成了“全校公敌”,被孤立、被指责。

而这些霸凌者只是因为刺激、好玩,觉得有意思,跟着别人造谣,反正随手转发几句、说几个流言蜚语也没什么损失。

可正是这些无中生有的语言暴力,让王女士在高中就被逼着几度休学,多次企图自杀,还患上了抑郁症。

而这十年的霸凌,难道没有人看到她抑郁着、绝望着吗?但所有人,都对此无动于衷。因为一开始,他们都对校园霸凌一无所知。

或许正是成年人对于校园欺凌认识的不足,以及对其无限量的容忍,觉得小孩子做错事,能够原谅,才助长了“施暴者”的恶,导致了校园欺凌行为如此猖狂。

因此,对校园霸凌行为的关注和判定,是每个家长、老师和社会群体都必须做到的一件事。

03

在当代中国,校园暴力从来没有被夸大,只是在被迫压缩和掩埋。校园暴力程度,根本也没有夸大,甚至还隐藏着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事情。

看着这么多可怕的校园霸凌现象,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到:

第一,平时多关心、注意孩子情绪和状态的问题。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当孩子出现以下一些异常的现象时:

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

突然变得逃避上学,常常装病请假甚至逃学;

在校期间或者回家后,总是神情沮丧、情绪低落、精神恍惚;

学习时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成绩急剧下滑;

突然变得焦虑、易怒,经常自责,甚至出现自伤自残行为;

频繁地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现象。

请一定要关注他们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你的细心和敏感可能已经阻止一场可怕的霸凌。

同时,家长的教育上也要引起重视。

在平时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杜绝暴力,辱骂等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和情绪变化。

第二,当发现孩子被欺负了,懂得鉴别事件的性质,并及时处理。

当得知孩子被欺负,大人一定要冷静倾听,客观分析事件的原因和过程,明确事件的性质。

一旦明确是“霸凌”事件,千万不能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态,或者只会责怪孩子的行为。

记住,当鲁迅在呐喊“救救孩子”的时候,我们更不该停留在以往的经验里,只当孩子是矫情或者没事找事。

这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的时候,被欺负后,你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处理这种问题。

作为家长,你要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们都会站在他的身边,陪他去对抗全世界。

第三,必要时,果断运用法律武器,反对霸凌到底。

青春残酷物语《小牲口》里有一句话:“小孩是,杀了人也可以无罪释放。”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有些施暴者做了恶,却总有一些人找理由“他还是个孩子”替他们开脱;明明违背了法律,却被一则“未成年人渣保护法”随意抵消过错。

很多时候,越是没有约束和惩治的恶行,越是会造成变本加厉的恶果。

2017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处以有期徒刑。

北海自杀女生:“我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

那个时候,很多网友感慨:“未成年”终于不再是校园暴力的避风港了。

正义可以迟到,但法律永远是会进步的。面对霸凌事件,必要时就应该举起法律武器,对施暴者施加惩戒和处罚,只有真正有效的罚,才能杜绝丧失人性的恶。

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所以,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就更不能轻易放过他。

▍标签:霸凌,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