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在明末清初時期,有兩件關於寶藏的傳聞,一個是李自成的寶藏,一個是張獻忠的沉銀,得到一個就可以成為富可敵國的超級富豪;那這兩個寶藏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從歷史記載看來,應該是確實存在的。

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首先是李自成的寶藏。話說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

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

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蒐括富室,桁夾助餉” ;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

另據《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

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而從李自成搜刮天下金銀到滅亡,時間極為短暫,這麼龐大的一筆財富,顯然是是不可能迅速消耗一空的;於是有人傳言,李自成在敗退的時候,擔心帶著這麼龐大的財富不利於迅速逃離,就是就將這堆積如山的財富偷偷藏了起來,待日後反攻回來的時候再將這批金銀取出來;卻不料一敗再敗,知道藏寶地點的核心人物都戰死了,因此李自成的藏寶之地也就成了一個迷。

也有人說,其實李自成很聰明,並沒有將這麼龐大的財富統一埋藏,現如今廣東韶關樂昌的文史工作者在機緣巧合之下,發現樂昌也有李自成寶藏。2001年,坪石鎮遭遇暴雨襲擊。肆虐山洪竟從一座深山中的湊雲仙廟附近衝出了大量的銀錠、銀元等物,“足有數十斤之多”。附近村落大量民眾家中至今仍保存著當年找到的銀物。

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但是,其實自始至終,李自成的寶藏,始終都只是存在猜測而已,並沒有真正被證實,至少,樂昌的寶藏,也有人猜測是曾國藩等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首都後,將掠奪來的財富偷偷運至樂昌一代,進行掩埋。

第二件就是張獻忠沉銀寶藏,明清兩代所著的史料中確有張獻忠千船沉銀的記載。據《蜀碧》記載:“獻忠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10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相傳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攜歷年所搶”的千船金銀財寶率部向川西突圍。但轉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裝楊展,張獻忠的運寶船隊大敗,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獻忠只帶少數親軍突圍成功。

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蜀難紀實》中對沉銀有更多細節的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由於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於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裡面,讓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打撈上來。但後來部隊遭到阻擊,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銀兩沉入江中。”

傳說中的李自成寶藏和張獻忠沉銀,如今已有一樣被證實是真的

彭山江口鎮境內水域到底有多少張獻忠的沉銀,《蜀難紀實》記載:“累億萬,載盈百艘”。如今,在有規模的科考挖掘下,當年名動一時的張獻忠沉銀寶藏,已經陸續和大眾見面,很多都被搬進了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