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茅台——酒鄉茅台

茅臺酒的故鄉,在祖國的西南方。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發源於雲南烏蒙山,流經貴州,由四川瀉入長江的赤水河。在這條河行程中途的東河岸上,有一個小集鎮叫茅臺,赤水河在這一帶也改名換姓為茅臺河。這個集鎮現在是貴州省仁懷縣縣城所在地。聞名世界的茅臺酒就產在這個山溝裡。

茅臺是個只有5000人的小城鎮,外在兩邊高山形成的峽谷之中,這裡氣候溫暖,多雨多霧,冬日不見雪,夏季炎熱時,被山遮得真像個四壁不透風的大酒窖。這裡的土質也很特別,色似火焰,泛著金光,當地人稱為“硃砂土”。人們說,有了茅臺的水,有了茅臺的土,再加上茅臺這股子熱勁,才能釀造出茅臺酒。

百年茅臺——酒鄉茅臺

茅酒簡史

茅臺,過去一直是四川食鹽進貴州的水陸碼頭之一,最盛時,鹽商兼釀酒的有20多家。當時,貴州名詩人鄭子尹曾詩讚這裡的酒:“酒冠黔人國”。以後這裡幾經滄桑,間遭兵亂,時有盛袤,直到解入前夕,還沒有三家酒坊,年產酒最高時達60噸。

經過釀酒工人200多年的創造和積累,茅臺酒具有了一套獨特的釀造方法,酒味芳香醇和,濃郁回甜,成為全國具有獨特風格的名酒之一。1915年在巴拿馬酒賽會上,被評為世界名酒。解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茅臺酒已揭開了它新的一頁。

茅臺酒的原料,除水以外,全部使用高梁和小麥。山區耕地少,當地的高梁和小麥產量有限,從四川產糧區購買,運進又很困難。解放前山區沒有公路,不要說用汽車,連馬牛車也使用不上。從水路運,是逆水行舟,灘多險多。解放以後,這裡首先修築了從茅臺連接川黔公路的支線,又在赤水河進行開渠炸灘,疏通了航道,水路運輸使用上駁拖輪。從此,原料易時,產品易出,才使茅臺酒具備了發展生產的條件。1951年政府實行菸酒專賣,三家酒坊合併成為茅臺酒廠。1956年起國家陸續投資擴建,生產量已從60噸提高到1962年的360噸,質量也更加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