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列子》是战国前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间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包含道理,并且深入浅出、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

——《列子·汤问》(节选)

【粗心】北山愚公长叹一声,答复说:“你太固执了,固执得一无所知,你几乎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尽头;可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涵义】比方非常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缺乏,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粗心】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向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周围,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掉掉的手杖,为尸身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盛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涵义】表现了人们征服天然的激烈愿望和刚强决计。也比方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粗心】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分离人最近,到了正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正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分有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正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别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广博呢?”

【涵义】表现了两小儿长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脚踏实地的情绪。

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停,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汤问》(节选)

【粗心】早年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交换食物。她走了今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环绕,三天不断,邻近的居民还认为她没有离开。

【涵义】形容歌声美丽悦耳,给人留下深刻的形象。也可比方诗文意味深长。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节选)

【粗心】伯牙拿手弹琴,钟子期长于赏识弹琴。伯牙弹琴,心里神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高耸峨就像泰山相同!”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声势赫赫就像长江大河相同!”但凡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悦耳出来。

【涵义】比方至交或知音。也比方乐曲典雅精妙。

纪昌学射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然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然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然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停。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节选)

【粗心】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身手,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两年今后,即便尖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于是就去通知飞卫。飞卫说:“还不可,你有必要练好眼力才能够学射箭。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含糊的目标看得很明显,那时分,你再来通知我。”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边目不斜视地瞪着它。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相同。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隔绝。于是,纪昌又跑去通知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微妙你现已得到啦!”

【涵义】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支付很多汗水和尽力。

杞人忧天

【原文】杞国有人忧六合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天瑞》(节选)

【粗心】杞国有一个人担忧会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因此憋得茶饭不进,睡觉不安的人。

【涵义】比方彻底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担忧和忧虑。

岔道亡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岔道。”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岔道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节选)

【粗心】杨朱的邻人丢掉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协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掉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答复:“岔道太多了。”追的人回来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答复:“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答复:“岔道上又有岔道,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涵义】比方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疑邻盗斧

【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色彩,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情绪,无为而不窃鈇也。许久抇其谷而得其鈇,改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情绪无似窃鈇者。

——《列子·说符》

【粗心】有一个人丢掉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街坊儿子走路的姿态,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切的动作情绪,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掉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情绪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涵义】做人处事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不能随便猜测。

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粗心】早年齐国有一个巴望得到金子的人,朝晨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答复:“我拿金子的时分,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涵义】比方自私自利而悍然不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