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攬子殘疾人就業新政爲殘疾人和用人單位送出「大禮包」

北京一揽子残疾人就业新政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送出“大礼包”

7月4日上午,北京市殘聯召開《關於進一步促進本市殘疾人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政策新聞通報會,對外發布了由市殘聯、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等部門聯合出臺的殘疾人就業新政。該措施從今年7月開始實施。落實崗位預留、定向招錄(聘)制度,公益性項目優先安排,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殘疾人學生實習見習補貼、稅收優惠,給予自主創業補貼,提高職業培訓補助標準……一攬子殘疾人就業新政為廣大殘疾人和用人單位送出了“大禮包”。

用人單位招錄殘疾人崗位補貼標準提高約140%

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強調的重點工作。為減輕用人單位的人力成本負擔,措施規定,對招用殘疾人的用人單位,在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基礎上給予崗位補貼。用人單位招用殘疾人勞動力,簽訂一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按月發放不低於當年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1.2倍工資,按規定為殘疾人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的,可申請享受崗位補貼,其中,對在本單位連續就業不超過3年(含)的殘疾人職工,每人每年按當年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6倍享受崗位補貼;對在本單位連續就業超過3年的殘疾人職工,每人每年按當年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倍享受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相比原標準的0.5萬元或0.7萬元提高了約140%。崗位補貼可用於殘疾人職工的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勞動保護、職業培訓和無障礙環境改造等支出。崗位補貼的計算方式,也由按年計算改為按月計算。用人單位在申請年度內招用殘疾人,有一個月達到規定條件就可申請享受該月的崗位補貼份額,降低了政策門檻。

這一規定,對於本市殘疾人職工工資的提升,無疑也是有重要意義的。由於各種原因,很多殘疾人的收入一直在最低工資標準附近徘徊。措施聚焦就業增收,把提高殘疾人收入水平作為用人單位享受扶持的必要條件,在調動用人單位招用殘疾人積極性的同時,促進了就業殘疾人收入的增加。

招用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的用人單位還可獲社會保險補貼

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是未就業的主要人群。措施規定,對招用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的用人單位,在享受崗位補貼的同時,可以再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是:按照用人單位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職工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中單位繳費部分總額的50%。

招用殘疾人學生或為學生提供實習見習機會,用人單位和學生都享有補貼

措施把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級中等學校(含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和企業舉辦的技工學校)殘疾人學生和自畢業之日起2年內未實現就業的殘疾人畢業生作為就業支持對象,採取兩項政策:第一項是社會保險補貼。用人單位招用自畢業之日起2年內未實現就業的殘疾人畢業生,可申請享受最長不超過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另一項是殘疾人學生實習見習補貼。殘疾人學生在畢業學年內實習或畢業一年內見習,並與實習見習單位和戶籍所在地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簽訂實習見習協議,接收殘疾人學生實習見習的用人單位和實習見習的殘疾人學生,可分別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1500元的標準,享受一次性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實習見習補貼。

殘疾人創業扶持標準提高150%,建立並推行覆蓋城鄉全體殘疾人的自主創業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措施規定,對自主創業殘疾人的扶持標準,由原來的最高2萬或4萬元,提高至5萬或10萬元,提高了150%。一方面,殘疾人勞動力成立個體工商戶的,正常經營滿1年後,可申請享受最高不超過2萬元的自主創業補貼,之後持續經營每滿1年,可再次申請自主創業補貼,但再補貼次數不會超過2次、每次最高不超過1.5萬元。這相當於殘疾人從事個體工商戶經營,最多可領取3次補貼,最高5萬元。另一方面,殘疾人勞動力成立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或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各類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並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正常經營(運行)滿1年後,可申請享受最高不超過4萬元的自主創業補貼,之後持續經營(運行)每滿1年,可再次申請享受最多不超過2次、每次最高不超過3萬元的自主創業補貼。這意味著可獲得最多3次補貼,總補貼額最高10萬元。

新政的另一大亮點是,建立並推行覆蓋城鄉全體殘疾人的自主創業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將鼓勵城鎮自主創業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延伸到了農村。無論是城鎮殘疾人還是農村殘疾人,無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個體就業,按個體靈活就業人員標準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都可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進一步調動殘疾人自主創業就業的積極性。

技能培訓個人及單位全享補貼

根據就業新形勢、殘疾人發展新需要,措施從完善政策體系角度,建立了類型多樣、主體多元、支持終身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制度:一是在培訓補貼對象上,堅持終身培訓的理念,勞動年齡內自願參加職業培訓的殘疾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二是在培訓補貼類型上,在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兩大類型基礎上,適應發展需要,增加了創業培訓補貼項目。三是在培訓供給上,將經人力社保部門審批的社會培訓機構納入到培訓補貼範圍,鼓勵支持殘疾人根據自身的創業就業需求,自主參加社會機構的培訓。四是在支持力度上,提高了補貼標準,在不超過補貼上限的前提下,將補貼比例由90%、60%分別提高到100%、80%;放開了補貼次數限制,由在職殘疾人享受培訓補貼的次數最多不超過3次,調整為殘疾人參加職業培訓每年都可享受職業培訓補貼。五是在機制創新上,建立用人單位職業培訓補貼機制和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考核補助機制,構建殘疾人職業培訓的良好社會環境。

就業服務聚焦精準幫扶

措施著眼殘疾人就業的特殊需要,努力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服務長效機制,促進就業手段由政策驅動向服務驅動轉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實施精準幫扶服務。完善殘疾人就業培訓實名制信息系統,推行“互聯網+殘疾人就業服務”,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智能卡)管理功能,建立健全服務響應機制,提供精準化就業幫扶服務。二是建設殘疾人幫扶性就業基地。依託殘疾人溫馨家園、職業康復勞動站等基層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殘疾人幫扶性就業基地,為用人單位定製崗位、招用殘疾人提供推薦就業、崗位適應性訓練、日常管理等綜合性服務。今年,市政府把建設100個殘疾人就業幫扶性基地列入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已有1個基地建成掛牌,24個基地初具規模。三是提供特別創業就業服務。建設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加大孵化服務力度,並利用手語服務、輔具適配、場地設施無障礙改造等方式,更好地向殘疾人創業就業提供服務。四是發揮社會力量作用。鼓勵、引導、規範社會創投機構、服務中介機構和社會組織以公益性、非營利性和社會福利性為目的,為殘疾人就業提供支持性、專業化服務。

截至2018年5月20日,本市持證殘疾人51.76萬,其中勞動年齡內18.86萬,已就業殘疾人13.03萬,仍有5.83萬人未就業。一方面,殘疾人勞動者對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殘疾人就業渠道窄、質量不高等問題逐漸凸顯。新政的施行對於推動本市殘疾人充分就業、穩定殘疾人就業,將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