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兩次婚姻(六)

女人哪女人,封建宗法制下的女人,哪怕氣質美

如蘭,才華馥比仙,哪怕飛花集齒、下筆千言,只要不能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在家庭的地位就絕對不如目不識丁的愚婦,只要她能生下哪怕是半傻的兒子!

縉紳之家嫡妻不生育,納妾可也,正妻有子,仍可姬妾滿堂。可是新婚夫婦如膠似漆,只要李清照在京,趙明誠三五年內不會納妾。這樣一來,借"黨人碑"把三兒媳趕出京城,再給三子納妾求孫,成了趙挺之夫婦的最佳選擇。

史書有過明確記載:"趙君無子嗣"。

責任是否真在李清照?卻未必。
李清照的兩次婚姻(六)

我們有理由相信,該負"無子嗣"之責的正是趙君本人:

李清照處的時代既是男人可以尋花問柳、納妾收房的年代,也是嫡妻地位神聖不可俊犯的年代。不管多麼得寵的侍妾生了兒女,名分上都屬於嫡妻,嫡妻一般會視同己出,庶出子女也以此為幸。就像《紅樓夢》中探春和王夫人的關係。種種跡象表明:趙明誠不僅無"弄璋之喜"資格,連專生女兒的所謂"瓦窯"也沒做上。據陸游給某位孫氏寫的墓誌透露,李清照晚年曾想以畢生學問教孫氏寫詞,孫氏居然以"才藻非女子之事"拒絕了。倘若趙明誠侍妾生過女兒,李清照就能教庶女寫詞,勿須再找那個愚不可及還自以為是的女人。從這條旁證推測,不僅李清照從未生育,趙明誠臨終未做"分香賣履"遺言的姬妾概無生育!史書還記載,趙明誠只有兩個親侄子,如果恰好兩位兄長一家一個,連出繼給趙明誠的都沒有。"趙君無子嗣"是因趙家香火不旺,趙明誠患不育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很早就替他背上不生麟兒"掃把星"十字架的,卻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兩次婚姻(六)

新婚燕爾的李清照,因為不可思議的林林總,被打入幾近棄婦的悲慘境地,陷入感情的寒冰地獄。

八百多年前封建政治家兼封建家長趙挺之的小算盤,變成了一把文學史上的雙刃劍:它讓少婦李清照感情上倍受煉獄熬煎,又讓才女李清照淋漓盡致感受別離之思,體驗被冷落的猜疑之苦,象屈原澤畔苦吟一樣,潛心而無助地忖度"情"為何物,以生花妙筆描寫了以往文學中最寂廖的一個角落,最後形成了中國古代詩詞一批最有成就的華章!

那位騎青牛出函關的老人說得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倘若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天上神仙府,人間宰相家··…

倘若李清照跟丈夫和和美美,白首諧老,子孫滿堂……

今日中丈系"古代文學史",還講"宋詞婉約派"嗎?

歷史真得感謝患得忠失的趙挺之、棒打鴛鴦的趙挺之。

《淮南子》有語:"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御"。被趕回鄉、投奔父母的李清照,文思如清泉,汩汩而出,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兩次婚姻(六)

李清照此時的生活環境,跟《如夢令》一樣,依然是美麗的蓮子湖,依然蕩著蘭舟看滿湖開敗的荷花。只是原來天真無那的少女已成了被遣回孃家的少婦—嫁出之女長期住孃家就意味著已離被休不遠—她的心情與往日更加不同。縈繞心頭的不再是大自然的毆鷺花草,而是丈夫的信息:一群群從北飛南的大雁,替人傳書遞束的使者啊,你們有沒有帶來夫君隻言片語?仰頭看著,盼著,沒有、沒有、還是沒有!山盟海誓已像漂零的落花,刻骨思念的夫君已"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李清照的兩次婚姻(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