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载艰辛风雨 万州籍农民工终圆作家梦

笔耕不辍,文学创作结硕果

何真宗,万州区武陵镇人,1992年高中毕业后,曾到广东打工18年,先后做过工厂员工、车间主管、交警部门文书、期刊副主编、报纸总编、媒体策划人。期间,何真宗曾自费创办过《打工作家》《打工文化》等民间报刊。2008年5月,为汶川地震灾区筹集善款近10万元。2012年底,何真宗回到万州定居。

二十五载艰辛风雨 万州籍农民工终圆作家梦

“有梦想,就有希望!”何真宗说。在繁忙和加班加点的打工生涯中,何真宗怀揣作家梦,学而不倦,笔耕不辍,先后参加重庆文学院和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学习,并自学取得大专文凭和文学创作三级职称。迄今,何真宗已在《诗刊》《北京文学》《星星诗刊》《边疆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纪实作品近500万字,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市,也是我们的》、诗集《我的城乡地理》《温暖的城市》等9部。先后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二等奖、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第八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优秀作品奖、第三届“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诗词创作大赛三等奖等。

二十五载艰辛风雨 万州籍农民工终圆作家梦

“从他乡回到家乡,十几年的劳苦奔波,丢了很多东西,唯独书籍没有丢!”何真宗说,在他的家里,有两个书房,藏书逾2000册。2013年,在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中,何真宗获评重庆市“十佳读书人”称号;2017年5月,重庆文学院、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成功举办“让诗歌回归大众生活——何真宗诗歌朗诵会”,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重庆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视野》和重庆作家网以及当地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17年11月,获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奖。其励志故事被列入《新作文》杂志中学生作文“绝对素材”。

二十五载艰辛风雨 万州籍农民工终圆作家梦

打工题材,曾荣登畅销榜前8名

“何真宗是写打工题材文学作品较早的打工诗人之一,他早期的“打工诗歌”引起过很广泛的关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甚至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著名诗人赖廷阶评介何真宗作品时如是说。

二十五载艰辛风雨 万州籍农民工终圆作家梦

经历了打工生活磨砺的何真宗常用诗歌去关怀那些居住在城市里的底层人,感受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无限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理解与关怀。2005年,何真宗创作的一首反映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的26行短诗《纪念碑》,获共青团中央举办的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

2010年9月,何真宗根据自己的打工经历为背景,创作出一部26万字的关注农民工生活的长篇励志小说《城市,也是我们的》,与宁夏人民出版社签约出版后,荣登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宁版图书畅销榜前8名。

2012年,《城市,也是我们的》获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计生委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二等奖,后被改编成20集广播小说播出。《半月谈》《农村青年》《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曾专题报道其创作经历,《当代党员》杂志为此还策划了专题文章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

勤奋创作,城乡题材获关注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何真宗说,他一直生活在基层,回到家乡的城市打工以后,其诗歌开始关注城里的乡下人,同时也关注家乡的人文历史和悠久文化,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新貌融合在诗中,折射出诗人对万州大地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何真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数的灵感。在创作中,他尝试着从打工题材向城乡题材“转型”,并以“我的城乡地理”创作了大量的“城乡”主题的诗歌,先后在《星星诗刊》《边疆文学》《中华文学》《红豆》《椰城》等刊物发表,也出版了诗集《温暖的城市》和《我的城乡地理》。其中,《温暖的城市》获第八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优秀作品奖,《我的城乡地理》获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

“这或许不算是成绩,我的创作还很粗糙,离“高峰”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我已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人文关怀带来的温暖。”何真宗说,创作路上除自身努力、不断坚持外,更多得益于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单位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特别是合理的文学创作扶持机制与奖励办法,有效激发了创作热情。

作为一名进城农民工,何真宗的创作道路十分艰辛,如他一样奋斗在基层的打工作者,既要为生存奋力拼搏,又要为文学创作坚持不懈,非常不容易。“我始终心怀感恩,负重致远,今后,恳求文学前辈和同行们多帮帮我,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

二十五载艰辛风雨 万州籍农民工终圆作家梦

据悉,何真宗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万州区近十年来首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也是万州迄今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包括何真宗在内,万州共有7名作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