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百病生!堅持按摩腳上這個穴位,是最好的養胃「保健藥」

常言道:“十胃九病”。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因工作繁忙、進食不規律、常常吃快餐等,會出現脾胃功能失調的問題。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各個臟器都依靠脾胃氣血的滋養,因此,脾胃受傷,就會百病由生。

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視調理脾胃。那麼脾胃不好該如何調理呢?

【養腸胃多按五穴位】

以下介紹5個調理脾胃的常用穴位。

1.神闕

位置:臍中部,屬任脈。

功用主治: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受寒涼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瀉等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臨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達到溫中健脾、散寒止瀉的作用。

2.中脘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線上,位於臍中上4寸,屬任脈。

功用主治: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胃痛、噁心、嘔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狀都有良好療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3.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在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由脛骨旁量1橫指即為該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功用主治: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揉按手法:一般以拇指揉按為主,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俗話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療效。

4.合谷

位置: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對側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

功用主治:升清降濁、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清熱。

揉按手法:右手掌心放於左手背側,大拇指來回環揉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僅可以緩解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同時還能防治暈車。

5.太沖

位置: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上的原穴。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清肝降濁。

揉按手法: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揉按太沖穴能夠促進肝經的氣血通暢,恢復肝的疏洩功能,保持氣機暢達,對脾胃病伴有情緒抑鬱及焦慮的患者有明顯療效。揉按此穴不但能調理肝胃,還可以消解怒氣,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降壓效果。

【高鹽是導致胃癌的第一殺手 五種隱藏高鹽食物要少吃】

高鹽是導致胃癌的第一殺手,攝入過量的鹽分後,因為食鹽的滲透壓高,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影響。下面就介紹一下常被我們忽視的高鹽食品。

茴香菜:茴香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胡蘿蔔素,很多人都喜歡吃茴香餡餃子茴香餡包子,有人認為茴香是鹹的嗎?實際上所有蔬菜中都含有鈉,鈉又以鹽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茴香又是所有蔬菜中含鹽最高的,一斤茴香大概含鈉是2.4g。一般我們在制餡時又得加入鹽、醬油。一餐下來鹽分就超標了。

芹菜:芹菜營養豐富,富含纖維素,其實芹菜的含鹽量僅次於茴香每斤芹菜的含鈉量達2g。

泡騰片:泡騰片是我們上班族很喜歡的一種健康飲品,口感好還可以補充維生素。其實他的崩解劑成分是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為了維持這個泡騰片的形狀商家還加了氯化鈉,加在一起1g的泡騰片中含有0.139g的鹽,這都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鹽分。

話梅:愛吃零食的人都很喜歡,一包100g的話梅含鹽量大概是8g~10g左右,就算我們一天什麼都沒有吃,只吃一包話梅,鹽量就已經超標了。

麵包:我們都很常吃,而且麵包的口感是甜的,它有鹽嗎?其實為了麵包的口感在發酵過程中是要加入一定量的鹽的,一個750g的吐司麵包需要加6g鹽,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我們平時吃的麵包、糕點類食品中,除了有糖分,也是有鹽分的,一定要注意。

我們要儘量選擇一些含鹽量較低的食物,如:茄子、土豆、蘿蔔、南瓜、紅薯、芋頭等。

【暑天養胃用藥膳】

紅糖姜水

紅糖100克,姜20克。將姜洗淨,切片狀;煮一鍋開水,放入薑片和紅糖,煮30分鐘即可。

營養價值:民間素來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伏天吃薑生髮陽氣,祛溼排毒,化痰止咳。喝紅糖姜水符合陰陽相合,科學養生的原則。

三豆湯

將綠豆、赤小豆、黑豆洗淨,用冷水泡半個小時;三豆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夥燜煮;大概四十分鐘左右後,豆香溢出,豆質變軟後,加入適量的紅糖即可。

營養價值:早在古代,《綱目拾遺》記載每日煮湯,與小兒吃,出痘自稀。如遇痘毒,亦用此湯飲之;搗搽敷上,其毒自消。三豆湯有解毒敗火、清涼解火之效,是三伏天最佳食譜之一。

山藥排骨

山藥300克、排骨350克,蔥花少許。將所有食材洗淨,排骨開水泡洗後祛除腥味及血絲;放適量的水在鍋內燜煮排骨,待水開後,放入切好的山藥;燜煮大概20分鐘後,湯色變白,香味飄散,加入適量的鹽和蔥花即可。

營養價值:三伏天炎熱溼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並帶有補鈣之效。

【14個護胃小妙招盤點】

美國“今日醫學新聞”網站近日載文,總結出“護胃14個小妙招”——

1.生薑。生薑可加速胃收縮,促進消化,還有助於緩解噁心、嘔吐和腹瀉症狀。食物中適當加點生薑或喝薑茶,都能有效護胃養胃。

3.檸檬蘇打水。檸檬汁加蘇打水可產生碳酸,有助減少腹脹,緩解消化不良。它還增強肝臟及腸道活性,中和膽汁酸,降低胃酸濃度。

4.肉桂。肉桂可減少腸胃脹氣,緩解痙攣、打嗝,其中的多種抗氧化劑能幫助消化,減少消化道刺激和損傷風險。胃不適者可在食物中加些肉桂粉,或者將一小段肉桂加水煮沸,當茶飲用,每天2~3次。

5.孜然粉。孜然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功效,也有助於中和過量胃酸,減少脹氣和腸道炎症。

6.無花果。無花果中含有可緩解消化不良的物質,有效預防和緩解便秘。專家建議每天吃點無花果,或者用無花果葉泡茶飲用。

7.蘆薈汁。蘆薈汁不僅有消炎作用,還可減少過量胃酸,促進排便、蛋白質消化及消化系統平衡。研究發現,胃酸反流患者每天飲用10毫升蘆薈汁,堅持4周後,症狀明顯改善。

8.椰子汁。椰子汁富含有助減輕胃腸疼痛和肌肉痙攣的微量元素鉀和鎂。每4~6小時慢慢啜飲2杯椰子水可有效緩解胃不適症狀。

9.香蕉。香蕉中的維生素B6、鉀和葉酸等營養素有助於緩解胃腸痙攣和胃痛。

10.甘草。甘草中的活性物質可緩解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胃病患者可用甘草泡茶,每天喝幾杯,效果理想。

11.米飯。米飯的作用包括:增加纖維素使大便更容易成形,緩解腹痛和痙攣。嘔吐或腹瀉患者喝點稀飯可幫助痊癒。

12.多喝水。人體有效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需要足夠的水。脫水容易導致消化更難,讓胃不適。

13.洗熱水澡。洗熱水澡可緩解肌肉緊張,改善消化不良,緩解胃腸不適。用熱水袋熱敷胃部20分鐘,也有相同的效果。

14.避免平躺。平躺時容易反酸,導致燒心。胃不舒服的人飯後至少等幾小時再上床。躺下時墊高頭頸和上身,理想的角度是30度。

專家提醒,胃不好的人群更需要精心調養,禁菸戒酒,不吃難消化的油炸、過鹹食物以及存放過久的食物。胃難受一天以上,且伴有嘔吐或腹瀉,應及時就醫。

【夏日清暑利溼健脾胃】

小暑節氣,應注意清熱祛暑,以清淡為佳。不宜多食辛辣,使火熱更盛,容易出現口腔潰瘍、便秘、痤瘡等症情。從養生角度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過食辛辣後,汗孔擴張,會造成陽氣流失。宜多飲水,補充水分,多食西瓜、黃瓜、絲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還可以用荷葉、淡竹葉、薄荷葉、金銀花、菊花和百合花等藥材沖泡成茶,消暑生津;再有中醫理論認為:“苦能清熱”。可吃些苦瓜,苦苣菜等,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因為天氣炎熱,一些人喜歡冰凍飲料,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冰冷之品屬於溼冷邪氣,會困厄中焦,導致脾胃運化功能障礙。也就是說,這些冷飲直接進入胃腸道後,不僅損傷消化道黏膜,而且影響胃腸道蠕動,出現腹痛、腹瀉、食慾減退等症狀。而另一方面,夏天裡有些人喜歡進食辛辣、燒烤之品,吃得渾身出汗,感覺很暢快。

小暑時節起居,穿衣面料以輕薄、透氣、吸汗的棉麻布料為宜,款式則以寬鬆為度,不宜穿著過於緊繃衣物,以免使汗孔不能舒張,影響汗液的排出。不要長時間暴曬,要避免活動強度過大,如果外出做好防曬措施,以免中暑;也不要貪涼喜冷,把空調調的過低,或長期在空調房中,因為損傷陽氣會出現頭暈、噁心、感冒、腹瀉、腹痛等症狀。

總之,要對付暑熱天氣,可以在飲食起居的各個方面入手,度過美好夏天。

綜合自人民網-健康時報、人民網-生命時報、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