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飲食調養慢性膽囊炎不再可怕

中醫治療+飲食調養慢性膽囊炎不再可怕

慢性膽囊炎可引發嚴重問題 需引起重視

慢性膽囊炎多表現為上腹及右下肩胛區疼痛

對於慢性膽囊炎,王教授表示,慢性膽囊炎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兩種:一、常有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胃灼熱、噯氣、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進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會使這些症狀加劇。二、右下肩胛區疼痛;進食高脂或油膩食物後症狀加重;病程長,病情經過有急性發作和緩解相交替的特點,急性發作時與急性膽囊炎症狀同,緩解期有時可無任何症狀。

肝鬱氣滯:主證:肝鬱氣滯,膽腑失疏,不通則痛。膽胃失和則患者以脅痛胃脘痛為主,伴有善怒嘆息,噁心噯氣,舌苔薄白或黃,脈弦細或緊。胃脘痛為主,伴有善怒嘆息,噁心噯氣,舌苔薄白或黃,脈弦細或緊。

肝膽溼熱:主證:溼熱蘊聚肝膽,鬱而化火;灼傷津液則口苦咽乾,噯腐納呆,便秘尿赤。溼熱鬱久必挾瘀,故患者脅痛拒按,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脾腎兩虛:主證:慢性膽囊炎反覆不愈,病久多有脾腎俱虛證候,加之平時嚴格忌口,終年以素食為主,故證見面色無華,右脅隱痛纏綿,喜按喜溫,食少便溏,心悸暈眩,虛煩少寐,月經不調,舌淡苔白或少苔,脈弦細或虛弱無力等。

膽胃不和型:主症:胸肋脹滿,噯氣頻作,忍心嘔逆,口苦納呆,大使不調,右上腹時有隱痛,每遇情志不遂則諸症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肝膽氣結型:主證:右上腹間歇性悶痛或隱痛,並放射右腰背部,常有口苦,噁心,食慾不佳,每因進食油膩後諸症加重,舌淡,邊尖多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

1、飲食要有規律。膽囊中的膽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飲食沒有規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則膽囊分泌的膽汁得不到利用,導致膽汁在膽囊中滯留時間過長,從而刺激膽囊形成膽囊息肉或使原來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酒者要忌酒,也不要喝咖啡和濃茶以減少或避免對膽囊的刺激。在飲食規律的基礎上,要注意食物細軟、宜食用易於消化的食物。

3、要堅持低膽固醇飲食。膽固醇攝入過多,不僅會加重患者肝臟的負擔,而且還可以造成多餘的膽固醇在膽囊壁上結晶、積聚和沉澱,從而形成膽囊息肉。所以,患者應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尤其是晚餐更不能食高膽固醇食物,如雞蛋、動物內臟、無鱗魚、海鮮及肥肉等。

4、要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要克服平時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熬夜、酗酒、抽菸等,要堅持戶外活動,必要時可取山楂、菊花、決明子等做成藥茶經常飲用,以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

5、不要過度勞累、保持樂觀情緒。身體過度疲勞通常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大,也是引發肝膽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注意勞逸結合、並保持樂觀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