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省份成有機巨頭?說說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

首先說明的是,北評所說的只是主食一類,如果在農業角度,國家農業部有這樣分類叫做糧油類(大概可以理解為糧食和食用油)。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農業部2017年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公示目錄(糧油類),全國一共142項農產品入圍,其中作為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黑龍江有24個單位共38個項產品入項,考慮到同樣是農業大省的山東省只有1項,河南省只有4項,就知道這裡有多少學問(這種評比一方面要考慮各省均衡發展,另一方面有品牌意識的發達地區會更佔優勢,比如江蘇省有九項15個產品)。

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省份成有機巨頭?說說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

而事實上,就在黑龍江立法禁種有機產品(以下簡稱立法)的前一年,黑龍江還僅僅有4個單位入圍“名特優新”,整整翻了六倍,可見立法的優勢。

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省份成有機巨頭?說說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

自立法以來,黑龍江很多地方以後來居上的姿態獲得了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創建縣、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範縣的稱號,這背後顯然有著政策的優勢,然而在政策優勢背後,也有著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付出。

最明顯的一個過程,就是第一年(也就是2017年,正式生效是從5月1日開始),很多農民對轉基因的認識還停留在“轉基因的農作物不長蟲子,牛也不愛吃轉基因的秸稈”等等淺薄的概念,很多地方官員還不知道怎麼去實現禁種這樣的目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可能還摻雜很多轉基因農作物的一年(簡單說,2017年還沒有絕對禁止種轉基因,5月1日正好越過了很多播種時節),黑龍江的農產品還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省份成有機巨頭?說說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

在品牌保護意識普遍不強,小品牌多如牛毛的情況下,這些品牌是如何迅速走紅的呢?北評認為,主要有兩點,第一,跨省偽造很難;第二,消費者需求強烈。

第一點很好理解,跨省必然有高昂的物流成本,而糧油本來價格就不高,所以跨省偽造黑龍江的糧油產品並不划算,而外省的人特別是南方人只需要認準是黑龍江的糧油產品就可以購買了,再加上很多物流開放了專門的糧油綠色通道,黑龍江的糧油品牌迅速走紅。

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省份成有機巨頭?說說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

第二點就更好理解了,有機產品中,糧油價格最低,比如去一家大型超市,一般有機果蔬的價格平均要達到普通果蔬的2倍以上,而糧油產品,不算那些極為精美的包裝,一般不會超過1.5倍。消費者都能買得起,又有了明確的選擇權利(不像那些繁雜的有機果蔬生產基地,有機糧油產品,就認準黑龍江產的就可以了,簡單明瞭)。

然而,凡是第一的又怎麼可能不艱辛呢。

最明顯的是就是甄別,到了播種時節,基層幹部群眾必須一袋一袋的去甄別種子(2018年已經普及了快速檢驗的試紙,要方便一些),對於北方動輒成百上千畝的土地顯然是一項牽扯不少精力的事情。

國內唯一立法禁種轉基因省份成有機巨頭?說說消費者不知道的艱辛

還有就是農民的利益,糧油價格不高,非轉基因產量低、損耗高(比如蟲害、不抗倒伏),如何不讓農民利益成了新的關注焦點,當然已經有很多地方在研究如何整合魚龍混雜的品牌,形成叫得響的大品牌,讓市場來決定價格,進而讓農民受益。

當然,隨著黑龍江糧油的進一步走紅,消費者也需要更多值得信任的物美價廉的非轉基因糧油產品,或者更多其他非轉基因產品,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