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和親,新郎去敵國接親,敵國官員卻說:別開城門!產生一成語

關於古代國與國之間和親的故事,蠢哥之前已經與大家分享過不少,以往提到的和親事件中的女方通常都是國君之女,也就是公主,這些和親之女的命運通常都是十分悲慘的,不過咱們今天不說這女方的故事,這次“倒黴”的換到了男方,當時兩國的形勢比較尷尬,若不以和親的方式來拉攏彼此的話,那就只能兵戎相見了,那是兩國都不太願意看到的場景,不過無論如何,在和親之前,兩國應該依舊算是敵對關係。可當這新郎官都已經帶著迎親的隊伍來到這敵國之時,果然出了岔子,那城上的敵國大臣卻突然下令說:“別開城門。”莫不是這敵國使詐?不過也正因如此,產生了一個成語。

兩國和親,新郎去敵國接親,敵國官員卻說:別開城門!產生一成語

(春秋君主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春秋時期,楚國與這鄭國是“鄰居”,不過從國力來看,鄭國根本沒法和楚國相比,這鄭國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大國的夾縫之間生存下來,還真是十分不易,他們沒少討好其他國家,不過卻因此多次得罪了楚國。比如公元前597年,鄭國北方的強國晉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便選擇拉攏鄭國,鄭國沒實力與之談條件,於是便屈從了,這讓鄭國南邊的鄰居楚國十分不滿,楚國因此興兵伐鄭,最後還是鄭襄公拉著一頭羊低聲下去的去給楚莊王請罪這事才算過去了,不過兩國之間都一直心有嫌隙,到了公元前541年這次和親才有機會改善雙方的關係,不過這背後卻藏著一個陰謀。

兩國和親,新郎去敵國接親,敵國官員卻說:別開城門!產生一成語

(古裝女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這門親事的雙方分別是楚國公子圍(也就是後來的楚靈王)以及鄭國公孫段的女兒,在旁人看來兩人的結合既能既高富帥與白富美的結合,也能夠給兩國帶來和平,乃是兩全其美的事情。當時這公子圍帶著接親的隊伍已經到了鄭國城外卻吃了閉門羹,原因很簡單,城上的鄭國外交官子羽下了命令,不許士兵開門,並且他親自發話:“請楚國來賓在城外安營紮寨,接親儀式在城外舉行。”這是什麼道理?楚國公子不遠萬里來接親,你小小鄭國卻敢閉門不開?鄭國有何陰謀?

兩國和親,新郎去敵國接親,敵國官員卻說:別開城門!產生一成語

(古代大軍劇照)

其實真正使壞的是楚國人,他們的迎親隊伍帶可不是像咱們迎親的時候帶著敲鑼打鼓儀仗隊,在那公子圍身後分明就是千軍萬馬,雖然不能確定其數目,但鄭國城門上的士兵從那一路揚起的煙塵就看出對方來者不善,其實很簡單,兩國早年結下的樑子一直都在,公子圍此役表面是接親,實為想要滅鄭國,這才有了先前那一幕。此時的鄭國士兵們都已經箭在弦上了,因為他們知道,若是這情況沒處理得當,對方是有可能要強攻的!

不過城外的楚國人依舊要求要進城,子羽不知如何是好,便請教子產,子產讓他直接挑明即可,於是子羽怒斥楚人:“你們帶著軍隊迎親,乃是包藏禍心,實則想要滅我鄭國。”楚國人一看計謀被識破,也很是尷尬,便派出伍舉(在蠢哥此前寫過的“千金小姐”的典故中提到的那位將軍伍子胥正是此人的兒子)與子羽談判,最終達成共識——迎親隊伍可以進城,但不能帶兵器,後公子圍順利娶得新娘回楚。這既是成語“包藏禍心”的典故。

兩國和親,新郎去敵國接親,敵國官員卻說:別開城門!產生一成語

(伍子胥像)

話說這門親事還真是差點讓鄭國亡了國,若是鄭國放了楚國大軍進城,只怕春秋時期的歷史就得改寫了,繼而帶來的蝴蝶效應便無法估量了。咱們在生活中與人相處也是如此,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咱們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切莫對人包藏禍心,也對別人多個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