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和亲,新郎去敌国接亲,敌国官员却说:别开城门!产生一成语

关于古代国与国之间和亲的故事,蠢哥之前已经与大家分享过不少,以往提到的和亲事件中的女方通常都是国君之女,也就是公主,这些和亲之女的命运通常都是十分悲惨的,不过咱们今天不说这女方的故事,这次“倒霉”的换到了男方,当时两国的形势比较尴尬,若不以和亲的方式来拉拢彼此的话,那就只能兵戎相见了,那是两国都不太愿意看到的场景,不过无论如何,在和亲之前,两国应该依旧算是敌对关系。可当这新郎官都已经带着迎亲的队伍来到这敌国之时,果然出了岔子,那城上的敌国大臣却突然下令说:“别开城门。”莫不是这敌国使诈?不过也正因如此,产生了一个成语。

两国和亲,新郎去敌国接亲,敌国官员却说:别开城门!产生一成语

(春秋君主剧照,图文无关,仅供示意)

春秋时期,楚国与这郑国是“邻居”,不过从国力来看,郑国根本没法和楚国相比,这郑国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大国的夹缝之间生存下来,还真是十分不易,他们没少讨好其他国家,不过却因此多次得罪了楚国。比如公元前597年,郑国北方的强国晋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便选择拉拢郑国,郑国没实力与之谈条件,于是便屈从了,这让郑国南边的邻居楚国十分不满,楚国因此兴兵伐郑,最后还是郑襄公拉着一头羊低声下去的去给楚庄王请罪这事才算过去了,不过两国之间都一直心有嫌隙,到了公元前541年这次和亲才有机会改善双方的关系,不过这背后却藏着一个阴谋。

两国和亲,新郎去敌国接亲,敌国官员却说:别开城门!产生一成语

(古装女剧照,图文无关,仅供示意)

这门亲事的双方分别是楚国公子围(也就是后来的楚灵王)以及郑国公孙段的女儿,在旁人看来两人的结合既能既高富帅与白富美的结合,也能够给两国带来和平,乃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当时这公子围带着接亲的队伍已经到了郑国城外却吃了闭门羹,原因很简单,城上的郑国外交官子羽下了命令,不许士兵开门,并且他亲自发话:“请楚国来宾在城外安营扎寨,接亲仪式在城外举行。”这是什么道理?楚国公子不远万里来接亲,你小小郑国却敢闭门不开?郑国有何阴谋?

两国和亲,新郎去敌国接亲,敌国官员却说:别开城门!产生一成语

(古代大军剧照)

其实真正使坏的是楚国人,他们的迎亲队伍带可不是像咱们迎亲的时候带着敲锣打鼓仪仗队,在那公子围身后分明就是千军万马,虽然不能确定其数目,但郑国城门上的士兵从那一路扬起的烟尘就看出对方来者不善,其实很简单,两国早年结下的梁子一直都在,公子围此役表面是接亲,实为想要灭郑国,这才有了先前那一幕。此时的郑国士兵们都已经箭在弦上了,因为他们知道,若是这情况没处理得当,对方是有可能要强攻的!

不过城外的楚国人依旧要求要进城,子羽不知如何是好,便请教子产,子产让他直接挑明即可,于是子羽怒斥楚人:“你们带着军队迎亲,乃是包藏祸心,实则想要灭我郑国。”楚国人一看计谋被识破,也很是尴尬,便派出伍举(在蠢哥此前写过的“千金小姐”的典故中提到的那位将军伍子胥正是此人的儿子)与子羽谈判,最终达成共识——迎亲队伍可以进城,但不能带兵器,后公子围顺利娶得新娘回楚。这既是成语“包藏祸心”的典故。

两国和亲,新郎去敌国接亲,敌国官员却说:别开城门!产生一成语

(伍子胥像)

话说这门亲事还真是差点让郑国亡了国,若是郑国放了楚国大军进城,只怕春秋时期的历史就得改写了,继而带来的蝴蝶效应便无法估量了。咱们在生活中与人相处也是如此,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莫对人包藏祸心,也对别人多个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