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不只會解夢,歷史上的周公,他創周禮,也稱過周王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他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因為封地在周,所以大家故稱周公。後人也叫他周公旦。周公本是周武王的四弟,他聰明機智,賢能過人。武王看出他是眾多兄弟中最有才的,臨終時把幼子姬誦託付給他。周公於是把姬誦扶為天子周成王,自己做宰相負責軍國大事,代治理天下之職。為保周王朝的長治久安,周公制定了王位繼承法,即嫡長子繼承製和餘子的分封制度。這樣就在奴隸主貴族內部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種階梯式的等級關係。周公又對各級的服飾以及祭祀、占卜、會盟、飲宴朝貢婚嫁殯葬時的儀式等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有了這種尊卑有別的“周禮”,這樣才有了遵循的法則,統治秩序就穩固下來了。

周公不只會解夢,歷史上的周公,他創周禮,也稱過周王

然而,這套統治制度卻讓武王的三弟管叔姬鮮和五弟蔡叔姬度非常不滿。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習慣,老二武王去世,老三管叔有權即位。可是,周公制定的“嫡長子繼承法”把王位明確地留給武王嫡子姬誦,剝奪了管叔的承襲王位之權,管叔十分氣憤。武王滅紂後,管叔被封到管國,蔡叔被封到蔡國去監督商紂王之子武庚,二人遠離鎬京十分不滿,心裡愈加懷疑是老四姬旦在搞鬼,並且懷疑姬旦陰謀篡位。因此他們四處傳播流言,令周成王、召公、太公不禁也起疑心。那麼,周公在攝政期間確實稱王了嗎?

周公不只會解夢,歷史上的周公,他創周禮,也稱過周王

有人認為周公的確稱王。《街子.備效》和《淮南子. 汜淪訓》都說周公“展天子之籍”,清代王念孫認為古人之意,即指周公履天子之位。《禮記,明堂位》亦稱“周公踐天子之位”。《尚書。大傳》指出:”周公身居位,聽天下為政。”對《尚書。大諧》進行分析,書中的“王”稱文王為“寧王、寧考”,這是兒子對亡父的稱謂。成王是文王之孫,是不會如此稱呼文王的。那麼,此中的“王”周公確實身居王位,自稱為王。應是文王四子周公。

再有,《尚書。武王在消滅殷商後的第二年就因憂慮過度,康誥》中的“王”稱康叔為弟,周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當時天下初定,周王朝還不穩固,幼小的成王難服天下,若沒有德高望重的君王震懾四方,被征服的殷人和新歸附的部族隨時都有反叛的可能,周王朝將有被顛覆的危險。在這種危急關頭,周公從國家社稷出發對外稱王。他對太公召公解釋說:“我之弗闢,我無以告我先王。”於是,“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發號施令,常稱王命。”周公臨危踐位,“內弭父兄外撫諸侯”,制定典章制度,建立周禮秩序,使新建的周朝得以安定下來。

周公不只會解夢,歷史上的周公,他創周禮,也稱過周王

但周公的苦心卻被誤解,管叔、蔡叔乘機散佈謠言,周成王也對叔父產生懷疑。周成王後來翻看存放卜辭的金滕箱,發現了武王病生時,周公甘願歸天,以求武王康復的禱辭,這才使周成王十分感動更加信任周公。等到周成王長大後,周公立即還政於成王。

不過,也有一種傳說說周公果真篡位奪權。《荀子.儒效》稱:“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周公既是屏除成王而繼接武王之位,不是篡位又是什麼呢? (史記)記載著太公召公戶生疑問,周公進行解釋之語。如果沒有稱王之實,兩位賢人怎會安加猜疑呢?《史記管蔡世家》也敘述道:“管叔蔡叔疑周公為之不利成王,對無室大後們適落陡慮,後來聯合武庚起兵叛亂反局。當初,武王分封請模時,周公用計平叛將管叔殺掉。老四周公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王位繼承人,心安理得地稱王算位。

周公不只會解夢,歷史上的周公,他創周禮,也稱過周王

後來,由於周王朝眾臣的的強烈反對,西歧又生變亂,周公才無奈還政成王。他拉攏召公,平分大權。周公把長子派回封地,把次子安插進周都,參與國政。這樣看來,周公能進能退,以退為進,是一位高明圓滑的人。由此可見,周公不愧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政治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