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

岐山農民捐獻珍貴唐碑

2016年某日,岐山縣京當鎮駙馬莊村的六位村民,在崖面上取土時發現一座墓葬,墓葬空空,只有一塊唐代墓誌銘。六 位村民合力把唐銘抬出,暫且放置在 一 個倉庫裡。不料,唐銘失竊,被人販賣到河南,村民知道後,又把唐銘追了回來。“還是捐吧!”大家決定,把唐銘捐獻給岐山縣博物館。


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 唐銘人物圖案及唐銘局部

捐碑的村民代表巨九科,腿部前幾年因工緻殘,還打著鋼板。他受大家委託,用一輛三輪助力車馱著幾百重的石碑,騎行十幾公里趕到縣博物館,對迎接他的館長說:“捐給國家,放心!”

岐山縣博物館向巨九科等六位捐贈者頒發了榮譽證書,並依據相關文物徵集法規定予以獎勵。經初步鑑定,此碑為唐代成德軍節度使王武俊家族墓誌銘,銘文記載了王武俊家族祖孫四代人的仕宦經歷,以及王武俊孫王承憲早殤並葬於岐山望雲原的情況。此碑形制較大,與一般唐銘相比,銘文楷中帶行,字體瀟灑飄逸;碑身四面鐫有人像及十二生肖動物圖案。除了有歷史研究價值外,還有藝術欣賞價值,文物等級達到“國家二級”。
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 唐銘人物圖案及唐銘局部

劉氏墓誌上的西秦女性

劉氏是岐王李茂貞的媳婦,從大唐秦王陵出土的劉氏墓誌看,她是一位頗識大體的西秦女性。
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劉氏墓誌拓片

墓誌志蓋正面陰刻篆體“ 晉 故秦國賢德太夫人墓誌銘”,四周斜坡面上有線刻玄武、朱雀等四方神像,並飾有纏絲花紋。志石正面陰刻楷體銘文,採取駢體文格式 撰 寫,共1691字。“ 鳳翔管內觀察支使魚崇遠”撰文,“鳳翔府功曹參軍孟居業”書丹,孫福鐫字。

據銘文記述,劉氏是岐州人,嫁給李茂貞後被封為“國夫人”。天福八年夏天,鳳翔地區發生蝗旱災害,餓死了不少人,67 歲的劉氏聞之,心情非常沉重,對親戚和左右說:“流年不利,饑饉越來越嚴重,百姓必然會責罵我們這些執政的人;如果能消除大災,就把我這身老骨頭都賠進去吧!”從此,她整日禱告祛災,茶飯不食,終於有一天奄然而終。
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劉氏墓誌

劉氏的形象,在一些野史雜記中更為豐富。據大唐秦王陵館藏圖書記載,李茂貞和他領導的博野軍是外來戶,初到鳳翔,由於管束較松,多有危害地方之事;李茂貞頒佈的政令地方上也沒人聽。剛剛嫁給李茂貞的劉氏,建議李茂貞鼓勵手下將士與當地人廣結姻緣,並吸收地方名士進入統治集團做官。李茂貞實行這兩項舉措後,大大緩解了軍地兩方的矛盾,也使自己真正站住了腳。

李茂貞割據岐國後,多次表示要給劉夫人孃家親屬封官加爵,但劉氏都拒絕 了。劉氏的孃家人,一 直沒有做過大官。她對丈夫說:“自己孃家裡沒有可用之人,封官給他們,他們承受不起,白浪費了官位。”

禁採蘭草碑的恤民佳話

公元1727年,新上任的寶雞知縣杜蕢生在益門鎮某處立了一塊禁令碑,曉諭四村百姓,為避免虎狼傷害,特革除舊例,從此禁止上山採摘蘭草。《寶雞縣誌》上記載的《禁採蘭草碑記》就記的這塊碑。後來,禁採蘭草碑突然下落不明,1996年12月出版的《 寶雞縣誌 》上明確記載該碑已不存在。沒想到2012年某日,這塊禁採蘭草碑被一名畫家發現,重見天日。
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2012年秋季蘭草碑復立現場

據專家分析此碑的歷史價值說,杜蕢生立碑的背景,正值雍正初年,清廷正在西北青海一帶平定叛亂,國力還不是很強盛,百姓負擔重。杜蕢生看到村民因採蘭草上貢官家,有些傷了,有些殘了,有些斃命,他為此感到痛心,初到益門鎮便立碑革除這項陋習,這反映了當時的地方官具有以人為本、體恤民生的進步思想。

“ 無獨有偶,杜蕢生除親自撰寫《 禁採蘭草碑記 》碑文外,還在上任之年立下《 禁革陋規碑記 》,有禁止渡口收取過路錢、禁止地痞嚮往來鹽商敲詐要錢等十項規定。看來,這位縣官恤民力度很大。他的這些舉措影響了喬光烈、何其偀等一些後來的寶雞知縣,紛紛效仿他的做法勒石革弊。例如嘉慶十年,寶雞縣令何其偀立了一塊《永革陋規告示碑》,內容竟然也是禁採蘭草,批評借蘭草敲詐勒索村民的基層政權,至今依然有借鑑意義。此碑為臥碑,鑲於益門堡二組關帝廟外牆上,和禁採蘭草碑 就像“ 父子碑”。”

榜眼題碑迴歸鳳翔“老家”

2014年,市區某古玩市場出現一塊清朝同治年間的墓誌銘,銘碑書寫人系同治十年的殿試榜眼、古城西安高家大院主人高嶽崧。這可是高嶽崧書法碑刻首次在我市發現,而且墓主鄭士範是解元出身,是鳳翔籍清末名流。


刻在石碑上的寶雞故事​市場裡發現榜眼題碑

墓誌銘用一塊青石製成,在烏黑的石面上刻著一些篆體大字和幾行楷 體 小 字。篆體大字分四行,有“ 皇清誥授中憲大夫 賞戴花翎 補用知府 貴州平越直隸州知州 冶亭鄭公墓 志 銘 ”等字樣。楷體小字刻有“ 陝西鳳翔府知府署西安府事愚弟李慎撰”及“誥授翰林院編修高嶽崧書 ”等字,碑的石質敲擊如磬,繫上好的石材。專家評價說,鄭士範是清末鳳翔籍經學家,道光二年解元,曾重修過張載祠,在當時名望很高;高嶽崧陝西長安人,系清同治十年辛未科榜眼,寫得一手好字,但因其早逝,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榜眼給解元題寫墓誌銘蓋碑,很是罕見!

此碑經本報報道後,沒想到還有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