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不喜歡仁宗,爲什麼在位時沒有易儲?

於夢林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朱高熾極有軍事才能其功相當於漢初蕭何、唐初李建成。

朱棣造反後,老二朱高煦隨父從徵,高熾留守北平燕王府。朱允炆派李景隆率五十萬南軍來端朱棣的老窩,北平一失,不僅朱棣就會失去最後的根據地,還會動搖整個前方整個部隊的軍心,如同關羽荊州被呂蒙偷襲後,指揮襄樊戰役原本順風順水的關羽所部立馬潰散。

朱棣離開北平北伐時,把北平的守衛任務交給朱高熾,說:“我把城池交給你,你一定要守住,待我大軍歸來之日即是全勝之時。"李景隆再蠢,手頭也有五十萬之眾。李景隆差點攻破順城門,注意是差點兒!正在守軍潰散之時,燕王大將梁明趕到,整頓部隊加入防守,城中部分女人也上了城樓,順城門暫時脫險。正當李景隆認為攻破北平只是時間問題時,城內守軍連夜越城而出,殺得李景隆大軍後退十里!

朱高熾又利用十一月天寒特點,讓手下往城池上不斷澆水,第二天北平就成冰城,李景隆只能望冰城興嘆!朱高熾的軍事才能不亞於唐朝安史之亂時獨守孤城的張巡,明朝守南昌的朱文正!

朱高熾雖是身有殘疾的瘸子,衝鋒陷陣他不如弟弟朱高煦,但謀略遠勝弟弟。

二、朱高熾是嫡長子,除了身體有點殘疾(這不是他的錯,朱棣應心懷內疚。),沒任何過錯。

中國到明朝,嫡長子繼承製已深入民心,不好輕言廢立。秦朝、隋朝廢長(秦廢扶蘇,隋廢楊勇)立幼(秦立胡亥、隋立楊廣)亡國之痛,也讓朱棣彷彿有切膚之痛。

三、朱高熾極有政治天賦。

他執政僅一年,他下令赦免靖難時允炆朝忠臣的家屬們,發給土地,讓他們安居樂業。他還在朝堂裡公開說:被朱棣誅十族的方孝孺是忠臣,無愧於仁宗的仁字。他恢復生產、勤於政務,慧眼識英才,重用三楊。

四、黑衣宰相姚廣孝、《四庫全書》主編、大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縉、三楊等文官集團的死挺。

姚廣孝是朱棣造反的首倡者、最得力的狗頭軍師,和武將張玉並稱朱棣的左膀右臂,朱棣對他極為敬重。他臨死前向朱棣提出要求:釋放策劃朱允炆出逃的溥洽。朱棣也居然應允了。他力挺太子朱高熾,也進一步鞏固了太子的地位。

五、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給他鞏固地位加了分。

朱瞻基因極有政治、軍事天賦,深受朱棣喜愛。朱棣在親征蒙古時,也把這個孫子帶在身邊,親自指導,如康熙愛孫子乾隆。朱棣對朱高熾的忠誠、能力本就認可,只不過朱高熾長得有點兒對不起觀眾而已,而聖孫朱瞻基讓他渾身三萬六千個毛孔沒一個不舒服。

六、朱高煦的自我作死,又給朱高熾加分。

客觀地說:朱高煦跟著父親造反,衝鋒陷陣,屢立戰功,也深受武將們的喜愛。

朱棣和他父子戰友情深,也心懷歉意,如危難時,曾拍著他的肩膀說:你哥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吧!到後來成了空頭支票。高煦功勞大,又是武將出身,沒文化真可怕,不會韜光養晦,飛揚跋扈,有時也難免口出怨言,自然與太子位越來越遠。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歷史的最大詭異在於,明仁宗在位十個月而亡,如果明成祖多在位1年。就要面對噹噹年和他父親 一樣的局面。是立太孫。還是立朱高煦。這是題外話,不在討論之列,我們來說說明成祖為何不易儲。


明成祖不喜歡朱高熾是肯定的,因為朱高熾是個大胖子。行動不變。明成祖馬上皇帝,而朱高熾的行為實在和自己差的太遠。所謂不類己。不得自己的喜歡。但明成祖也知道。朱高熾深受文官的擁護和支持,而國家卻要依靠文官和士大夫來治理。讓朱高熾繼位就是必然的選擇。知子莫若父,明成祖雖然很喜歡朱高煦,也知道朱高煦得到了功勳集團和武將的支持,但朱高煦脾氣暴躁,智商能力都不如朱高熾。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朱高煦就是一個政治低能兒。如此愚笨的人的確不是當皇帝的材料。


再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皇位必須是嫡長子繼承,明朝皇位繼承基本上很平穩。沒有漢唐皇位繼承那麼血腥殘酷!就是因為朱元璋的這個遺訓。而明成祖靖難之役舉的旗號就是建文帝違反祖制,如果自己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易儲,那就是打自己的臉了,而靖難之役所舉的旗號就可笑了。而高熾作為太子處理國事公允,勤政愛民頗得內閣的讚賞和支持,所作所為沒有過錯和僭越,無理由廢立太子動搖國本,實在是不應該。而且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也就是後來 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對這個大孫子鍾愛異常,朱高熾之所以沒有被廢,一半的原因是依靠了朱瞻基。


但朱高熾在位十個月月就駕崩了,但他開啟了‘’仁宣‘’之治。這一段時間是明朝的輝煌時代。


清水空流

分主客觀來說吧

首先是主觀,朱高熾除了外貌不咋樣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缺點,不論是作為兒子還是哥哥,他做的都沒毛病,更重要的是,他是個外圓內方的人,在他父親朱棣“屍骨未寒”之際,他便為齊泰,黃子誠等人平反,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情,要知道成為一個好皇帝的最重要的性格之一就是外圓內方,即表面對臣下和藹,感知民間疾苦,而內心是明事理的,我認為對的事情我一定要做,沒人能阻擋我。典型的就是漢文帝,因此,朱高熾是個好皇帝,不論是朱棣還是諸臣都看的出來。

然後是主觀

1.自古嫡不立長,國家必亂。這是幾千年來的歷史教訓帶來的結果。有許許多多的政權由於立幼廢長走到覆滅邊緣,因此,無大錯的朱高熾很難被廢。

2.朱高熾立有戰功。靖難初始,朱棣去寧王處借兵,臨走時將守衛北京的重任交給了朱高熾,當然他也沒辜負他老爹的期望,北平在李景隆數十萬大軍的洪流衝擊下巋然不動,為朱棣的靖難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朱高熾功在社稷,難廢。

3.大臣助力。不論是號稱靖難第一功臣的姚廣孝,還是後來號稱明代第一內閣的三人組“三楊”都是朱高熾的忠實擁護者,當然其中少不了“天下第一才子”解縉,雖然這老兄下場不大好,但他在這場立儲之爭中確實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4.朱高煦自己作死。這二貨仗著父親的寵愛,到處惹是生非,不僅不愛護兄弟,還覬覦地位,在被曝光之後就被剝奪了決戰資格,最大對手倒臺,朱高熾即位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綜上所述,朱高熾自己比較牛,隊友比較猛,命好,加上對手太菜,成功地登上了地位,開創了“仁宣盛世”。


NARUTOKING

對於皇帝來說,立嗣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關係到了國家日後的命運,所以皇帝一旦立了太子,基本不會改,畢竟這關係到國體。但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滿意自己所選的接班人,像朱棣就不滿意自己的世子朱高熾,因為他這個兒子不像他一樣驍勇善戰,朱高熾還是個大胖子,身體非常不好,可為什麼朱棣沒有易儲呢?


朱棣是喜歡朱高煦的,因為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跟著朱棣南征北伐,頗有朱棣的風韻,所以朱棣疼愛朱高熙,覺得他是最像自己的,朱棣有過改立朱高煦為太子的想法。但是,現實把他的想法打滅了。因為朱高熾有著朱高煦沒有的地位,朱高熾是嫡長子,在封建社會中,皇家是非常重視嫡長子的,而且朱高熾還是朱元璋欽點的。再者,朱高熾因為從事文職,結交了很多翰林學士,文官大多推崇朱高熾當太子,雖說朱棣善武,可他也不能忽視文官的請求。況且朱高熾監國時,表現出了不一般的實力,當時,李景隆率軍攻打北京城,朱高熾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可見朱高熾能力也不弱。而且還有一招大機,使得朱棣放棄了易儲的想法,就是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朱高熾雖說身體不好,可他有個好兒子朱瞻基,他深得朱棣的喜愛,朱棣一看解縉這樣說,又想到朱高熾也沒有那麼差,就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了。

由於在靖難之戰役中,朱棣曾多次許諾要立朱高熙為儲,所以當結果出乎他所料時,朱高煦的禍心也逐漸顯露出來,甚至到最後還起兵造反了。


歷史百家爭鳴

因為他喜歡他的大孫子朱瞻基,其實永樂的三個嫡子都是徐後親生,無所謂就特別偏愛哪一個,無非是因為高熾身體差一些,但這恰恰也給朱瞻基上位製造了條件,無端易儲對永樂大帝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好名聲,既然如此,何不成全了一家父慈子孝的名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