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最忆是巢州

十多年前,巢湖区域的桃林很少,有也不过三三两两,不成气候。离城区不远,且成片成林的,当时巢北桃花源应该算是佼佼者。桃花源,因坐落浮槎山东侧清水涧獾山,俗称獾山桃园,对外称作浮槎山桃花源。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浮槎山是合肥、巢湖两地界山,曾以泉水、寺庙闻名,复为两邑名山。清朝大学士李天馥写过许多首《浮槎山》诗,讴歌家乡美景。只是历经战火以及各种运动,浮槎山寺毁水枯,胜景不再。尤其是前些年为了堵截松材线虫病,浮槎山林木受到较大程度损伤,略显荒凉。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在人们叹息懊恼之际,2001年,从巢湖市直单位退休的吴好生来到浮槎山脚下,选择拥有两三座梯级式微型水库的獾山,带头开荒种树,开辟桃园。2004年方胜英从巢湖地方病防治中心退休,也来到了浮槎山。从此,夫妇二人开启了共同垦荒的漫漫历程。一花引得百花开,附近部分村民相继效仿,形成了“春来半山映天红”“桃花十里照浮槎”的桃花源仙境,花开和果熟两季,周边民众纷纷前来赏花、摘桃,一些投资商人也慕名前来考察调研创业……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2007年,吴好生、方胜英夫妇与当地农民联手组建茶林专业合作社。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说:“新时代乡贤,无疑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领头雁和传帮带的作用。”吴氏夫妇在升华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当地百姓指明了一条或可脱贫的道路,也为当地创造了一处不是农庄的农庄、不是公园的公园,沉寂多年的浮槎山,显现了勃勃生机。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从2004年开荒种桃开始,吴、方夫妇默默无闻耕耘长达15年。期间,他们结合地方传说和山形地貌,充分调查山上奇石资源并对棺材石、猴子石、船石等逐一加以标注命名,赋予它们相应的内涵。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为了纪念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李慰农烈士,他们还将农产品注册登记为“慰农牌”,以此告慰烈士在天之灵,以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通过不懈努力,桃源逐渐为人所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吴、方夫妇自发办起了浮槎山桃花节、摘桃节,免费对外开放。是时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人如潮涌,重现了一百年多前老百姓朝山赶庙会的空前盛况,社会反响巨大,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效应,吴、方夫妇的义举,获得各方面的充分认可,桃花源也成为了巢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基地,历史文化名山终于踏上了复兴之路。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2016年开始,地方上鉴于吴、方夫妇开辟荒山举办桃花节的积极意义,以及观花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民俗现象,主动出面引导民间的观花习俗,把自发的观花节活动上升为组织有序的官方行为。截至目前,庙岗乡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巢湖庙岗山寺桃花节”,反响非常强烈。巢湖庙岗山寺桃花节,已经成为西北乡一张耀眼的名片。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浮槎山,在巢湖是相对落后的地方。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工厂和矿山,农业也没有什么特色,是典型的乡村。旅游资源,也只有浮槎山可以做一些文章。老吴夫妇,以浮槎山为依托,带领群众开发经果林、发展农家乐,是恰如其分的选择,也是对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为当时山乡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经验。对吴、方夫妇的所作所为,游人感慨万千,什么是为民服务?看看付出、劳动与成果,就一目了然了。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如今来到浮槎山,既可在石头前沉思遐想,又可以赏花观景采摘桃子,这适应了当前城里人一边游玩一边参与农事、又不需要远途跋涉的实际需求。目前,浮槎山桃花源总体规模仍觉不大,但是它的带头、示范意义非同凡响。浮槎山桃花源的产生,体现吴、方夫妇先人一着的进步思想;浮槎山桃花源的发展,反映巢北百姓改造荒山的不屈不挠精神;浮槎山桃花源的未来,兆示丘陵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思路日渐清晰——荒山可以变成桃花源,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实现、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感慨山川巨变之时,游客也时常疑问:两位老人家为什么会这样做?其实,这个很好回答——立志改变乡村落后面貌是他们的初衷。一个字形容是:“爱!”两个字就是:“大爱!”细心的游客也许会注意到,吴、方夫妇十几年前“告老还乡”造福乡里,颇为契合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这份文件是 2016年1月22日印发的,它强调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优势。吴、方夫妇的行为契合中央文件精神,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新时代新乡贤的大爱使然。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苦于资料有限,这里无法详细介绍二位老人的具体履历、事迹。但通过不同渠道仍然零星了解一些方胜英的点滴信息——方胜英,1949年出生于方集村,虚龄七十。她多年任职于方集村委、方集乡、庙岗乡,后来调至居巢区地方病防治中心工作几年,是一位扎根西北乡的地方干部。

在西北乡辖区,方胜英与群众打成一片、如同亲人,她的脚印遍布田间地头,辖区百姓皆以“三姐”称之,由此可见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当然,她的工作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这从她成卷的奖状上可以看得出来,那些奖状,涵盖了镇、县、区、市、地区、省里,一直延伸到全国性的“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在三月八号妇女节颁给优秀劳动妇女的荣誉称号。主要是表彰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先进人物和妇女先进集体。1989年3月7日,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全国妇联成立40周年大会上,全国妇联授予1008名妇女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时授予全国妇联表彰的508名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方胜英作为508名全国优秀妇联干部之一,受到表彰,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多年来,这位“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隐身荒山之间,和吴好生一起,勇当脱贫致富带头人、助推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精准扶贫工作。吴、方二老默默无闻的十几年,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十几年,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十几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十几年,是维护乡村和谐的十几年。他们不仅是地方新时代的乡贤,他们更是地方新时代乡贤的典型。

乡贤是一种文化,新乡贤被赋予了新时代精神,成为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有着积极借鉴价值的传统,已被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那么,吴、方二老作为地方新时代乡贤的典型,他们老扎根山乡、身体力行、充当领头羊的感人事迹,应该予以大力弘扬,从而在实践中把十九大关心民生的精神贯彻到基层、深入进民心。

合肥浮槎山桃花源

读过一首《浮槎山》诗,作者在诗的后记中写道:“浮槎山,从未曾去过,只是听到这个传说,便已心向往之。”建议听闻吴、方二老事迹的人们,也能“心向往之”,抽空去浮槎山桃花源,亲临“桃之夭夭”的境地,现场了解一下桃源人积极的人生取向,认识认识草创桃园对西北乡产生的深远影响及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