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猪的文化

猪还有一个名字叫“豕”,甲骨文写成像一头野猪被箭射中的形象,在古人心目中,野猪大多是被箭射中才获得的。《说文解字》对“豕”的解释说:“豕,也,竭其局,故谓之豕。”

“猪”字原是个象形字,后来演变成“豕”字,后来在“豕”字旁加“者”,成了“猪”。大约到了唐代,“猪”字又改成犬字旁的“猪”,并使用至今。

发财猪的文化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猪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猪入门,百福臻”。古代人以拥有猪头骨和猪下颚骨的数量作为富有程度的象征,人死后将猪骨作为陪葬品,是对死者的安慰和尊重。

猪在人们的眼中,其形象并不美,但猪却是很有才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猪的智能并不亚于狗,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猪不比狗差。如猪会游泳,捕鱼,嗅觉灵,经过训练,能在战场上嗅出地雷,也能成为辑毒的能手。

在我国古代猪文化中,猪是褒贬兼半的。在风水学上,猪是具有财富的灵动力。一般的祭拜中都有猪的出现,就是取其增进财源的意思。在早些年过春节时,年画剪纸常有猪的形象,像猪背上驮着聚宝盆,肥猪拱门等,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