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经典中的经典?

订阅推不了的理,每天一篇高质量推文。为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经典中的经典?

对推理的着迷是在童年。

小时候阅读是十分广泛的,题材无所谓,也不求甚解。四大名著和国外的好多翻译删减到适合小孩子读的书,例如《金银岛》什么的都读,都看。但最喜欢的题材还是推理小说。我个人最喜欢的作者是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因高龄还继续高产高质量的小说,也被读者称为"阿婆"。

阿婆的小说部部经典,这毋庸置疑,波洛和马普尔小姐也是名侦探。《东方快车谋杀案》算是阿婆作品当中经典的经典,不少刚看推理小说的读者若第一次就是这本,必会深深感叹,落入推理之坑。

与阿婆的其他小说一样,《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那就是三十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著名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1932年3月1日晚,绑匪从他位于新泽西的豪宅中绑走了他20个月大的儿子,并索赎金五万美元。

尽管付出了赎金,11天后小查尔斯·林德伯格的尸体还是在离家不远的灌木丛中被发现。保姆贝蒂·格罗与其男友受到调查,但后来被证明是清白的。女佣薇奥莱特·夏普因证词含糊也被怀疑,她选择了自杀而不是说出实情。两年后,警方终于发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纽约木匠豪普曼。

豪普曼是一名非法移民,犯有前科,并且还有若干不利证据指向他,豪普曼否认对他的指控,他的辩护律师则指责警方伪造证据。有些人认为孩子是在从窗口掉下来意外身亡的,但法官告诉陪审团,即使如此也不能改变恶性谋杀的性质。经过11小时的讨论,陪审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罪名成立。豪普曼始终拒绝认罪,上诉被驳回后,1936年4月他被处死,但有关此事的议论依然未平息。

这件轰动一时的绑架案给了阿婆创作的灵感,《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其相似之处一目了然:小说开始就是美国著名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儿戴西被绑架并撕票,几个月后,绑匪被抓获,但其中的头目却凭借着金钱的力量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戴西怀孕的母亲悲伤过度而死,父亲因而自杀,家里的一个女佣也因无辜受到怀疑而自杀。几年后,在伊斯坦布尔开往加莱的东方快车上,一个叫雷切特的人被刺了十二刀身亡,作为旅客一员的波洛开始了调查,他首先查明的就是这个雷切特原来正是当年逃脱法网的凯赛梯,后来他又查明同车的旅客几乎个个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瓜葛,那么凶手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呢?或者另有其人?

在核心诡计上,阿婆使用了一种近乎作弊与违背当时推理小说准则的全新手法来设置凶手身份;在小说模式上,则是推理小说读者都喜欢的类暴风雪山庄模式,于封闭空间里设置谋杀案的发生;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刻画上,性格与身份迥异的十二名乘客,让这个剧情简单的故事背后充满了不为人知的黑暗与引人入胜的趣味。

这些已经足够让它成为经典,但它是经典中的经典的理由,就在于它根源的社会性。

一个人犯下了罪恶,无数人受到了折磨。当法律不能给予凶手审判时,受害者集中起来施与私刑。封闭的现场除了侦探和死者,都是凶手。

法律在这节小列车上,存在几近于无,真正存在的,只有人性。为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经典中的经典?

因此,波洛最后给了两个推断,医生选择了第一个,波洛承诺退出此案。波洛出于人道,不在执着于破案。受害者们也没有想将波洛杀掉,来平息此事。这种人性的碰撞,才让我们深深叹服。与之相反,江户川柯南就不会这样,他信奉的只有法律,因此它是经典,而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