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定县,古称大渡,康熙把大渡河误为泸水而得名

四川省泸定县,古称大渡,康熙把大渡河误为泸水而得名

泸定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泸定也因此成为革命历史名城。

一、历史沿革

1、唐仪凤二年(677年)置大渡县,属黎州。长安二年(702年)省入飞越县,开元前置米川、天宝前置罗岩等羁縻州,明置杂道、岩州、冷边、沈边四长官司,属长河西宣抚司。

2、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撤杂道、岩州入冷边长官司。四十四年建铁索桥,康熙帝题名“泸定桥”,雍正六年(1728年)置泸定桥巡检司。宣统三年(1911年)设泸定桥设治委员。1913年置泸定县。1914年属川边特别行政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岚安置区苏维埃。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56年改属甘孜藏族自治州。

二、地名来历

泸定县因桥得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大渡河上建铁索桥,康熙帝题名“泸定桥”,“于时误认大渡河为泸水,故名泸定桥”(《西康图经》)。(注:泸水为金沙江的别称)

三、风景名胜

四川省泸定县,古称大渡,康熙把大渡河误为泸水而得名

1、二郎山。为泸定县与天全县的界山,因1950年解放军修筑公路时一曲“歌唱二郎山”而名闻天下。二郎山整体呈北偏东走向;主峰海拔高3437m,南侧的火夹沟公路垭口高2987m。垭口东为天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哑口西为泸定北亚热带于热河谷季风气候区。自火夹沟垭口东望为阴山,那里潮湿多雨。

四川省泸定县,古称大渡,康熙把大渡河误为泸水而得名

2、燕子沟。位于蜀山之王一贡嘎山东麓、泸定县西南部,距县城60km的新兴乡境内。属国家4A级风景区海螺沟的姊妹沟。沟长40km,景区面积100千平方米。年降雨量1200毫升,平均气温8.5℃、燕子沟风景区低海拔有现代冰川、森林、山峰和温、冷泉等。

四川省泸定县,古称大渡,康熙把大渡河误为泸水而得名

3、海螺沟。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境内,以大型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它融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温泉、瀑布为一体,构成了壮丽奇特的景观,是世界上距大城市最近也最易进入的现代冰川。

四川省泸定县,古称大渡,康熙把大渡河误为泸水而得名

4、泸定桥。是一座悬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处,受敌阻击,经过两小时激战,"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因此而名扬中外。解放后,泸定人民在桥东修建了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在距桥约500米的河西沙坝建成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