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體經濟運行持續向好|20180622要聞

我國實體經濟運行持續向好

人民日報報道,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深入,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較快增長,企業經營質量效益持續改善,要素保障平穩有序,供給質量明顯提高。我國實體經濟保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各項數據也充分體現了實體經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發用電增速為近年來較高水平,清潔能源發電持續增加。煤炭、油氣產量快速增長,市場供需總體平衡。

國內首口“深井王”投產為西氣東輸增氣

經濟參考報報道,我國陸上首口超過8000米的天然氣生產井克深902井日前投產,日輸天然氣達到40萬立方米,為西氣東輸增添了新氣源。據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介紹,克深902井位於新疆拜城縣境內,是目前我國陸上投產的第一口最深天然氣生產井。這口井投產將推動塔里木超深層油氣資源開發,對塔里木油田300億立方米大氣區建設、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綠電9日”將再破世界紀錄

經濟日報報道,從6月20日至28日24時,國家電網公司組織青海全省連續9天216小時全部以水、風、光等清潔能源供電,即“綠電9日”——清潔能源在身邊活動,實現用電零排放。與去年清潔能源連續供電7天相比,今年電網規模進一步擴大,青海全省電源裝機達到2640萬千瓦、負荷達到850萬千瓦、日均電量1.89億千瓦時,分別增長了13%、17%和8%。其中新能源裝機達1070萬千瓦,佔比達到40.6%,作為青海省內第二大電源,新能源裝機已接近水電規模。

華北油田編制地熱開發規劃方案服務雄安新區

經濟參考報報道,雄安新區設立後,華北油田提出地熱綜合開發要以提供熱能為方向,正在編制安置區開發方案及起步區規劃方案,方案設計堅持穩定性、安全性、環保性、經濟性原則。華北油田冀中探區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具有產量高、溫度高、水質好、穩定可靠、分佈廣、層系多等優點,地熱水總量達1.7萬億方,相當於446億噸標煤。

“煤都”鄂爾多斯變身中國最大現代煤化工基地

經濟參考報報道,坐落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的匯能煤制氣項目,是中國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3年前,年產4億立方米天然氣的一期工程實現滿負荷運行,成為中國最早達產的煤制氣示範項目之一。今年5月,這個項目的二期工程啟動建設。全部投產後,每年能轉化煤炭600多萬噸,生產天然氣20億立方米。

文在寅:韓朝俄合作從鐵路天然氣電力項目入手

新浪網報道,韓聯社消息,韓國總統文在寅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表示,韓朝俄可從鐵路、天然氣、電力三個領域開始啟動三邊合作。韓朝鐵路對接並聯通西伯利亞鐵路後,可實現韓國到歐洲的鐵路運輸。這不僅為韓國和朝鮮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對俄羅斯十分有益。俄羅斯的天然氣可通過天然氣管道輸送至韓國和朝鮮,也可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日本。另外,俄羅斯生產的電力輸送到韓國、朝鮮和日本,可推動亞歐大陸共同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