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在即,中小微企業或迎 「春天」

近日,央行、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大力推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這也是監管部門首次正式發文提出推進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改革進度大大超出預期,中小微企業或迎來“春天”。

新三板改革政策陸續出臺,利好中小微企業

6月25日下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到關於新三板改革的相關舉措:“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持續深化新三板分層、交易制度改革、完善差異化的發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新三板的市場功能,推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據瞭解,目前新三板市場中擁有11000多家掛牌公司,且多為中小微企業,此次《意見》要求推動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表明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已納入監管層的深化改革體系,並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和支持。

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在即,中小微企業或迎 “春天”

其實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這一提案早在2017年股轉系統修訂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中就有所提及,只不過此次《意見》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提出。《細則》中提到:“證券公司資產管理產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產品、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信託產品、經行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等理財產品,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養老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機構投資者,可以申請參與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該細則為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預留了相關制度安排。

除了推進公募基金入市外,外資進入也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就在此前不久,6月15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比照上市公司相關規定,允許外商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其中外商指外國的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作為中小微企業主陣地的新三板市場,有望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下迎來“春天”。

公募入市有助於改善新三板流動性,但實施仍存障礙

推進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無疑是對新三板市場的重大利好。首先,公募基金的介入可以極大程度提升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目前,流動性不足是新三板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11000多家掛牌企業在2017年中發生過交易的企業僅有6000多家,累計交易額約2271.80億元,僅佔新三板總市值的約4%。公募基金相對於一些新三板私募基金來說,體量要大得多,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新三板流動性不足的現狀。其次,入市新三板可以擴大公募基金的投資範圍,增加對投資標的選擇。新三板中也有不少成長性較好的優質企業,新的舉措也正好為公募基金的投資提供了途徑。最後,也變相地降低了個人投資者投資新三板的門檻。目前,個人投資者投資新三板企業的最低門檻為500萬元,過高的門檻把不少投資人拒之門外,從來也是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較差的原因之一。如今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公募基金份額間接投資新三板市場,為個人投資者的參與提供了途徑。

儘管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可以帶來不少利好,但在具體的操作上還存在一些障礙。首先公募基金需要面對因新三板企業體量較小而帶來的較高市場衝擊成本問題,新三板中掛牌公司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這些企業中市值大於50億元的僅有50家左右,而市值小於5億元的卻有將近一半,大約6000家。在這樣一個公司體量普遍偏小的市場下投資,公募基金必然會面對較高的市場衝擊成本,同時變現的難度也會加大。其次,由於新三板市場的交易較少,公募基金的大額資金很可能造成市場的劇烈波動,導致價格失真。最後,新三板市場中大部分企業的股權都比較集中,公眾化程度底。目前新三板中大股東持股超過總股本一半的企業約為5500多家,佔到了新三板所有企業的半數,約10000萬企業的股東人數低於50位,其中更是有700多家企業僅有兩位股東。如此集中的股權大大降低了公募基金入市緩解流動性不足的作用。然而以上障礙固然存在,但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市場的大趨勢一定不會改變。至於如何規避這些障礙,還要靠有關部門出臺相關配套細則加以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