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困难,你们感受到了吗?

登山钓水

实体经济困难,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体经济就一直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只是现在困难更大,日子更难过而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困难,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收费多,二是融资难。收费多,是因为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多如牛毛,总量与税收齐平。因此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展了治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工作。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以后,一批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被取消,收费总量开始不再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改革的力度加大,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收费才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在收费方面的负担有效减轻。

融资难,则是长期困扰企业的一道难题。过去,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总量不足,能够获得的资金有限。一个地市级城市,一年的增量也就十多亿,怎么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加上三角债的影响,多数企业资金紧张。所谓社会集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令人欣慰的是,当时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各种收费和融资问题,还能通过市场需求量大消化,没有出现明显问题。实体经济也基本能够维持生存状态,关闭破产现象不是十分严重。

真正让实体经济困难加大,日子难过的时间,是房地产市场放开以及城市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使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不仅如此,融资成本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产业资本还向房地产领域转移。即便管理层采取了很多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政策,如定向降准、降息等,也没有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而是通过其他管道流失了。

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把实体经济困难的矛盾彻底爆发了,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成了融资难融资贵的最大受害者。可以这样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都资金严重不足,其他的也是勉强维持。而随着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供给侧供应质量不高的矛盾也逐步暴露,实体经济的日子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去产能力度的加大,这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有所缓解。所以,如何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就是解决实体企业发展困难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全面步入复苏通道的关键。


谭浩俊

本文从消费,出口,投资三方面数据的纵向对比来揭示目前的经济情况,同比数据是直接除的,有兴趣自己也可以去做下。
我们来看零售消费数据吧。
2018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59亿元,同比增速3.05%。
2017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59亿元,同比增速10.7%。
2016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1亿元,同比增速9.98%。
2015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95亿元,同比增速13.85%。
2014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0亿元,同比增速12.5%。
2013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同比增速13%。
2012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亿元。
以上是2013年到2018年6年的数据,2011年的数据我没搜到,所以没法给出同比数据。
很明显的就是今年5月的零售数据,只有3%的增幅,而在此之前,除了2016年接近10%,其他年份都是在两位数以上。
接下来看看出口数据。
2018年5月出口1.34万亿元。
2017年5月出口1.32万亿元。
2016年5月出口1.17万亿元。
2015年5月出口1.17万亿元。
出口数据没什么增长,就去年5月还不错,增长在10%以上。
再看下投资情况。
2018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6043亿元,同比增速6.05%。
2017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3718亿元,同比增速8.55%。
2016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7671亿元,同比增速9.6%。
2015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1245亿元,同比增速11.4%。
2014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716亿元,同比增速17.2%。
2013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1211亿元,同比增速20.5%。
2012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8924亿元,同比增速20.7%。
2011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0255亿元。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到2018年固定投资规模翻倍,这增速要比消费零售增速要高(16715到30359,没有翻倍),不过从2015年至2017年,投资增速已经不及消费增速了,说明内需拉动力在提升。
但是,2018年5月,消费和投资增速双降,消费增速只有投资增速的一半,由此可见今年压力之大。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

赵冰峰

尽管宏观经济有所复苏,但是实体经济的经营状况依然寒风凛冽。

债券市场频繁爆雷

信用债市场的伤疤不断揭开。2018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共有25只债券违约,其中仅仅4月17日至5月21日30多天时间内,就发生10起;债券违约主体13家,其中7家为新增违约主体,分别为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凯迪生态、上海华信、中融双创,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情况。



银行不良攀升

债券违约潮汹涌之时,银行贷款也不能幸免。 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逼近2万亿,不良贷款率达1.9%,较一季度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2013年经济下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但2016年起基本稳定在1.74%左右。5月不良贷款率大举突破,达五年来最高水平。

上市公司卖房谋生

6月25日,宇顺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出售深圳南山区的4套房产(3200多平米),合计为公司带来7000万元净利润。2012年以来,宇顺电子已经连续亏损6年。2017年亏损1.27亿元。2018年上半年,宇顺电子预亏计-4000万元至-2500万元。宇顺电子面临“ST”风险,最终祭出了卖房的杀手锏。



6月26日,上市公司高伟达宣布,出售位于北京朝阳某大厦3717.88平方米的房地产,成交价格接近一个亿。偿还银行借款之外,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5000万元。而2018年一季度,高伟达净利润只有233万元。

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反而需要靠炒房创收,可见实体经济维艰。

…………………………………………………………………


史晨昱

谢邀,坤鹏论,互联网老兵,聚焦财经大小事,理财惠及你我他!

近年来,实体经济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已经持续三年之久,不仅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向着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以前繁华的商业街和商场如今贴出了许多出兑信息和转让甩卖的情况。以前造价几百元的服装甩卖时几十甚至几块钱就卖了,可见实体确实步入了严冬。那么造成实体经济困难的真正原因有哪些,坤鹏论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虚拟经济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并掀起了一阵狂潮,人们离开了互联网似乎寸步难行,方便了大众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但也改变了以前固有的商业模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量资金流入虚拟经济。由于虚拟经济的销售模式的介入,使得整个个体零售市场发生变化。原本有多层级市场,以前的市场流程是从设计研发,原料市场,制造加工,代理,批发,最终到零售,但互联网的出现整个流程被整合了,制造工厂自己既做批发又做零售, 批发商没有了市场,现在到东三省地区的许多服装批发市场已由原来的熙熙攘攘变成了现在的门可罗雀。以前做零售的更没有市场了。经过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零售商销售额不及原来的一半。由于层级市场被打乱,流量越来越集中到最有资本的上游那里,电商是为数不多的高增长经济引擎,但是电商的副作用很明显,扼杀了传统行业,全民网上经商,但是大家都没有赚取太多的利润。

二、高房价的影响

高房价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房地产的泡沫问题也是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无疑会抬高租金,生产成本等。很多实体承受不起年年增长的租金压力而面临倒闭。而且高房价影响的不仅仅是高租金的问题。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买了一套房,穷了三代人,再不买,三代人也买不起一套房了”。所以这几年房价的飞速上涨,为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再加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车子、孩子教育经费也是不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百姓手中没有钱,自然消费水平也降低。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少,流动速度慢,自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竞争激烈的影响

随着实体经济的萧条,很多实体为了减少开支,尽量将多余职工裁员,无业的人员越来越多,虽然互联网经济解决一部分就业,但从事这一行业的业内人士也都知道,真正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虽然实体经济不好,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这个市场来分一杯羹。那么造成的唯一结果就是供过于求,在各行业均以成熟,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些曾经没有太多文化,靠以前能够吃苦和打拼的精神闯出来的实体店主们已经很难再适应时代的变革。

总之造成实体经济困难的原因很多,国家也提出了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坤鹏论希望从事实体的从业者们能挺住,也许寒冬过后,春天就到来了。


坤鹏论

朋友,实体经济目前之困已经非常明显、突出,我作为一个长期在金融部门的人员已感触很深,相信经济界、全体民众都有切身的感受。

目前最大的困难,横亘在实体经济之间就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体经济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现实困难。近几年国务院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达几十项,除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难问题,但至今这个顽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据权威机构预测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约在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五项措施意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难问题,这不仅说明中央政府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在于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形势相当严峻,贷款难、难借款应是当下小微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也是最真实的写照。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到了非下决心彻底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营陷入困境,债务违约高、纠纷多,盈利能力下降,东南沿海发生几波关门、跑路高潮,使小微企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过去几年东南沿海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深圳、东莞、温州、福州等地小微企业因资金断链、经营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关门跑路的实体企业多达上百万家,不少老板因此走上自杀等绝境,这一幕幕实体企业的悲惨史,应该很多人记忆犹新,始终难以忘怀。

可时到今日,这种现状虽有所改观,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让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脱困,不少实体企业依然在艰难的经营路上苦苦挣扎。

此外,还要看到不少实体经济因经营艰难不得不背离经营初衷,踏上了转行转产的“脱实向虚”经营之路,使实体企业整体经济前景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不少实体企业家卖掉机械设备,加入到炒房地产、炒黄金期货、炒股及其他虚拟经济领域,加剧了全社会资金及其他各种资源的脱实向虚,这对我国当前经济企稳回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信这一切全国民众都应有切身感受,也有切肤之痛,但愿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集思广益,积极参与解决实体经济摆脱经营困难的伟大实践和谋划之中,愿中国实体经济早日走出阴霾,步入稳健发展之道。

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各级政府进一步对实体经济加大降税减费的“让利”力度,建立各种信贷保险基金和信贷奖励制度,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兴趣和消除信贷后顾之忧,让实体经济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和活力。

同时,银行应消除信贷门第观念和“嫌贫爱富”信贷经营思维,向小微企业切实伸出信贷援手,给予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此外,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进一步在货币信贷上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对小微企业信贷不良贷款提高容忍度等等,消除银行机构对资金来源不足及不良借款增加等方面的担忧。


财经深思

美国跟中国贸易杠上了,积极因素是说我们要励精图治、自力更生。客观地说,我们要准备过苦日子了,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苦日子。

外贸收缩,内需疲软,生产过剩,互联网企业跨界打劫,强者恒强,中小企业走入了一条破产不归路。

实体经济的困难,积极因素说我们要跟上互联网经济,要有互联网思维,要勇于转型升级。那只是口号层面。落实到每个公司具体的行动,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当家人头上,就是举步维艰,不知方向在哪,关门不甘心,不关门侵蚀老本,拉下深渊。

钱难挣了,互联网企业却还在吹泡泡,融一大笔大笔的钱。目前小米、美团、滴滴等公司抢着去上市,更让人感受到资金的不足,它们都在收割最后一笔钱呢。

1、初创企业进入倒闭潮。

我的最深的感触是,2014年采访了一批初创企业,现在重新看它们,几乎60%都没有动静了,可能有30%转型了,也就是说重新选择了新的创业方向,还在硬撑着。

2、传统行业举步维艰。

另一个感触是,遇到在传统行业的同学、朋友,第一句话就是:钱太难赚了。看着区块链很火,那些90后动不动几千万,上亿元的赚钱,觉得不可思议。

生意难做。

3、投机迅速被打回原形。

以为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概念,可以投机一把。如今资金收紧,股市哀鸿一片,融不到资,没有钱招人,想抢区块链的一些实利,去买点空气币什么的,听说一个投资联盟,90%2018年投钱进入的都亏损了,从几百万到千万元不等。

投机是最快最容易迅速归零的,没有踏踏实实的业务,投机更是死路一条。

4、房租、赋税高。

跟自己实际相关的还有房租高,企业赋税高。成立一个小公司,一年什么没干,没有取什么业务,各种维系费用都要1-2万元呢。

房价高,租房自然租金也不便宜,绝大部分实体企业要租房,这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所以,楼下的饭店一拨换一拨,几十万的装修费还没赚回来,就着急撤出,耗着亏得更多。

5、大学生就业率低。

再一个较深的感触是,应届大学生就业率很低。

10多年前,我那时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不那么难,一个班90%以上都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

现在的情况,普通院校的就业率有60%就不错了,往大城市挤,高房价高物价是拦路虎,回撤家乡,各种消费,各种服务还没有起来,网络经济又一家独大,很难有中小企业的空间。

中国实体经济到了空前困难的时期,尤其目前技术在爬坡,资金不足,贸易又大受影响的情况下。

不知道,在这个需要咬紧牙关的时期,我们能不能坚持住?保持饥饿,保持耐心。

最后,还是要傻傻地保持乐观。


财经作家邱恒明

变革家,发现和投资高收益连锁品牌

其实现在实体经济整体来看是在洗牌的过程当中,因为产业升级,消费者消费场景的变化,以及线上消费对于线下消费的整体冲击,每个人消费的目的不同了,在购物中心里面还是有很多暴利的行业都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传统的实体经济确实需要整个产业的升级,比如说你可以看到现在百货商店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客群了,客群大部分都去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里面,和百货商店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有了更多生活类的业态,比如说像餐饮体验类儿童类的业态,丰富的业态,就让购物中心比商场和百货商场有更多的吸引力。

购物中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大家更愿意去购物中心里面消费。我认为整体消费升级是没有错的,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有神秘上的满足和需求上的满足,所以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不同的行业有非常创新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反思的。

另外现在大家购买东西更加简洁实用。主要是因为房价对消费力的限制,因为所有人都开始去购买房产,所以大家都背负着巨额的贷款,负债率都非常高,现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排名到世界前五了,所以这样的负债率对于大家来说,你每个月的工资都要扣去房贷,消费能力自然而然就会下降很多。

所以未来的消费趋势也不好说,主要还是以实用为主。大家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更多的会关注价格,但是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会比原来低很多,总而言之,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想要做好消费品,一定要注重品质。


变革家

实体经济困难,你们感受到了吗?

近些年来,关于实体经济的困难,的确有了很深的感受。

第一个例子:大概在三年前,一个在广东东莞办鞋厂的朋友,因为订单大幅下降,不得不关掉厂子,后来回到家乡县城,连续做了几个项目,每个都没能坚持到半年,就撑不下去了。如今仍然在寻找合适的项目。

第二个例子:一个在某城市三十多年的企业,每年上交利税几千万元,最近由于利润持续下滑、环保压力、周边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也面临停产关门的境遇。

第三个例子:在人情风、公务接待等多项治理之下,一些城市的第三产业受到影响,有的已然惨淡经营,并逐步波及到农业食品环节。

第四个例子:一些商铺、商场、市场没有了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有的服务员和工作人员,比顾客还要多。

一些做实体经济的人说,现在真是不好做的时候。一是项目、生意不好做,可以赚钱的机会和市场越来越少;二是生产经营环境欠佳,尤其是不作为、缺乏担当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融资难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四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从来少有真正的关注与支持,一些地方习惯于锦上添花,而不愿意搞雪中送炭;五是缺乏规范的法治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存在问题。


碧翰烽

实体经济困难,这是不容否定的

大家可以看一看身边,几年前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头来做成的有多少?我身边就有朋友生意失败,转而给别人打工的;也有越战越勇,创办公司倒闭三四回的,这些朋友至今还顽强地“活着”。

实体层面为何困难?我不想从太宏观的方面说,因为都被人说“烂了”:无非就是融资成本高,销路又不好(内外需下滑);有些行业还有行业壁垒,私企竞争存在障碍···这些原因说多了“都是泪”。今天我想换个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从学术角度,也不讲大的企业,而是探探我身边的创业型小企业,简单跟大家“聊聊天”。

先是“吃哪块蛋糕”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让你选择创业,你会选哪个行业。以前听过一个经典故事:有个以色列人在一条高速路上开个了休息驿站,专门为过往的旅客提供餐饮。日子一长,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休息站了,顾客越来越多。后来,别的以色列人看到了“商机”,不久,这个餐饮驿站旁边建起了一个加油站;再不久,旁边又多了一个洗车店。不到半年功夫,就成了一个著名的综合驿站,里面洗车、加油、休息、餐饮、住宿一应俱全,谁也不冲突。

但是,同样一条高速路,换做一个中国人开了个餐饮休息站,日子久了生意不错。别人看在眼里,都来效仿。没过多少天,旁边又多了个餐馆;又过了几天,又多了一家。不到半年功夫,一连串30几家餐馆都开在了这里,清一色,没有加油、没有住宿。又过了半年,30几家倒逼了,还剩下两家,还整天充满敌视。结果30几家倒闭的店老板回到家中,抱怨“生意不好做”。

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虽然略有“种族色彩”,但不得不承认,现在身边的现实大多如此。根源在哪里?故事又想表达什么?我觉得肯定有朋友又会扣上“不团结”的高帽子。其实我是想说,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告诉我们选择创业不要“一蹴而就”,要带有商人的思维。看到大家都在做哪一块,看到哪个行业有前景,先不要忙着进入这个行业,应该去想一下这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自己可以为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什么。如此一来,进入该行业的人多了,你的“顾客”也就多了。

我想聊的第二个问题是“信任”的问题,遇到这个问题的多是合伙制企业。现在合伙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也有很多是“情怀”相同走在一起的。大家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碰撞出火花,一拍即合,开始创业。如果失败了,吃个“散伙饭”,哥们一场好聚好散;如果阶段性“成功了”,问题就接踵而至,团队中总有人想把股权攥在手里,对别的合伙人“过分谨慎”。没有信任的合伙制就像是“纸锅”熬的一碗汤,材料不错,火候也好,就是早晚得“破”。

其实,身边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我在这里只说了两个偏典型的。引用一句话:“世间早无高手,你我又算得了什么”,既然你我都是一介草民,就不应做黄粱梦,也不能整天怨天尤人。在这个年代,大城市里,饿是饿不死的,至于怎么过的更好,一般靠头脑,一般靠勤奋


张玮昆仑宏观

创业行动家 琳妹观点:

如今网购越来越发达,很多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去店里买东西的人少了,导致实体经济整体下滑。生意越来越难做,是大家常常听到的话。

但我认为实体经济下降与否,也分地区和行业。

像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本来人们可以花的钱就不多,实体店经营一直存在困难。有了网购之后,这些地区的人们发现网上买东西便宜,自然会在网上买,更少去实体店,导致实体店愈发难做。

但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更追求东西的质量,价格成了其次因素。即使网上东西便宜,人们也愿意花钱去店里买看得到的更合适的商品。我朋友在温州开了一家衣服店,因为衣服质量好,款式新颖,生意很好,如今她已经开了第三家分店。

一些传统的衣服店,鞋店因为电商冲击,最容易经济困难,而饭店,奶茶店等较少经济困难。 这类店如果开不下,排除了电商的影响,主要还是自身经营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卖纸包鱼,大冬天开业,刚开始生意不错,但是渐渐地,因为味道大的问题顾客越来越少。最近在我们的建议下,开始卖夜宵,生意才好起来。饮食行业,地理位置好味道好经营好,不会有太大困难。

实体经济困难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也要看店家自己经营,再难也有人盈利。


我是创业行动家 琳妹,以上是我的观点,也希望您能够留下您的观点。

忠言逆耳利于行。飞哥团队所答内容,都是多年创业经历留下的创伤。没啥文采,都是干货。你若喜欢,记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创业路上,兴许用的着。了解飞哥更多创业问答,请订阅《创业行动家》头条问答,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多多点赞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