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统计分析表明依菲韦伦导致抑郁症状,比奈韦拉平还要低

一项统计分析表明依菲韦伦导致抑郁症状,比奈韦拉平还要低

根据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反,接受依非韦伦治疗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自杀意念或抑郁的风险没有增加。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的乔纳森·张(Jonathan L. Chang, MPH)和他的同事们写道:“依非韦伦潜在的不良神经精神影响的证据是相互矛盾的,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数据显示,70%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使用依非韦伦作为一线治疗。”

Chang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确定在乌干达地区生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使用依非韦伦和抑郁以及自杀倾向之间的联系。共有694名参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参与了这项研究,平均年龄为33岁,并在10年内每年3到4个月观察精神症状。

在基线内,曾接触过依非韦伦(n = 305名)和从未接触过依非韦伦(n = 389名)和从未接触过奈韦拉平(n = 389名)的患者表现出类似的抑郁和自杀倾向。

研究人员发现,在至少一次随访中,有20%的曾接触过依非韦伦的人患有抑郁症,6.2%的人有自杀意念,相比之下,分别接受奈韦拉平治疗的人有32.1%和12.1%。

调整后的模型显示,使用依非韦伦的参与者比使用奈韦拉平的参与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小(aOR= 0.62;95%可信区间,0.4 - -0.96)。此外,依非韦伦使用与自杀意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aOR= 0.61;95%可信区间,0.3 - -1.25)。

这些发现与先前发现依非韦伦增加自杀行为风险的研究相矛盾。

“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是第一个发现在使用依非韦伦和抑郁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意想不到的负相关性的研究,”Chang和他的同事总结道。这些数据为依非韦伦的耐受性可能存在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初步证据。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认这些结果,建立其他亚群的一致性,并阐明可能的遗传或环境因素,以解释依非韦伦耐受性的区域差异。”

吃奈韦拉平的人疑惑吗:研究是不是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