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解析之陈姓的由来

商朝末年,商君的32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周围,担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姬昌欢心。姬昌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为侯爵,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当时陈国辖地在黄河以南、淮水之北,国力强盛,是西周至春秋最有影响的诸侯国之一。


陈姓的另一来源是少数民族改姓,出自河南。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从西汉时期到清代,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族人改为陈姓

 陈氏图腾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陈由“东”和“太阳升降的阶梯”组成。东为日在木中,此木又叫木、扶木、扶桑、若、建木。日在木下为杳,日在树顶为杲,日在地平为旦,日在山下为昏,日在午前午后为昃。当木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重”,所以古代“重”“东”为一义。树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为陈,古代有陈仓、陈留、陈等,他们是天文观测中心,也是当时陈的都城。

陈,在《说文解字》的本义为:“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从木,申声。”



那位严谨治学的许慎,考证说“陈者,大昊虙戲之墟,帝舜之冑,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封其子妫满于陈,都于宛丘之侧,是曰陈胡公。”大意是,妫满他爸阏父制造大量武器帮助周武王,为武王推翻商纣暴政立下汗马之功。故而周武王在分封时,封妫满于陈地,国号为陈,建都于宛丘,妫满就被称为陈胡公。


许慎的考证,几已成共识。如今陈姓人口尽管千万之众,分支庞杂,却一致认为陈姓源于宛丘,以国为姓,陈胡公是得姓始祖。每年,数以万计的陈氏子孙到淮阳陈胡公墓祭拜。


但陈胡公并不姓陈,第一个姓陈的人,是百年后的陈完——与他相关的典故有两个:完公奔齐、田代姜齐。


公元前707年,陈恒公同父异母弟弟陈佗,借助娘家蔡国人的支持,杀死恒公之子免,成为新国君,史称陈厉公。公元前700年,陈厉公被其弟林杀害,林自立为国君,史称陈庄公。


经过宫廷政变,陈厉公太子完被贬为大夫。庄公死后,宣公继承国君。宣公的太子名叫御寇,被宣公的宠妃谋杀,改立宠妃的儿子款为太子。由于完与御寇同党,完逃到齐国以避刀斧之祸。


为了不忘祖先,完以“陈”为姓,史称陈完。陈完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款待,为报收留之恩,将自己的姓改为“田”,他也是田姓的得姓始祖。后来,陈完第10世孙田和废姜姓齐康公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有名的“田代姜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