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日前,小米在資本市場的待遇可謂是過山車。先是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中信里昂證券、瑞信等機構給小米做出了800億到940億美元估值。然後是大逆轉,市值降至490億美元,僅略高於2014年底小米第五輪融資時的450億美元估值。

雷軍在公開信中也稱,最近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小米能夠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

隨後,有輿論認為因小米不具備核心技術,所以在資本市場遭遇過山車,但實際上,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真正的原因在於小米的互聯網基因和資本市場逐利。

企業估值高低與並不與技術水平存在必然聯繫

有輿論認為因小米不具備核心技術,所以在資本市場遭遇過山車。但實際上,企業估值高低與並不與技術水平並不是總是正相關。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AMD。

在2015年的"中美互聯網論壇"上,共有來自中美兩國的28位高管參加了此次論壇,其中包括了蘋果CEO庫克、微軟CEO納德拉以及中方的馬雲、馬化騰等世界著名科技大佬。

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有好事者對所以科技公司的市值做了一個排名,排在前6位的分別是:

蘋果(6700億美元)、微軟(3510億美元)、臉書(2640億美元)、亞馬遜(2507億美元)、騰訊(1588億美元)、阿里(1508億美元)。

排在末三位的分別是:新浪(25億美元)、搜狐(16億美元)、AMD(13億美元)。

雖然AMD市值上在28家公司中排名墊底,甚至還不如新浪、搜狐這類門戶網站,但AMD在CPU和GPU上的技術實力卻是僅次於Intel和英偉達的存在。

再舉個例子。在排行榜中,雖然騰訊和阿里的市值非常高,已經超過了IBM、思科、英特爾、高通,但就技術實力而言,這幾家美國科技公司都不是阿里和騰訊能夠企及的。

小米廉價手機與中國製造業升級並不衝突

不久前,有媒體發表文章稱,由於小米推出廉價手機,壓低行業利潤,進而影響了企業研發,進而影響中國產業升級,對中國製造業產生負面作用,並認為中國需要的是高品牌附加值和更高價格的手機。

雖然聽起來像一回事,但具體分析後就會發現完全是站不住腳。

第一,小米損害的是中間商的利潤,而非消費者和上游元器件供應商。由於中國線下渠道存在層層代理,雁過拔毛的現象,相對於美國大賣場直銷的線下渠道,中國的線下渠道成本明顯偏高。消費者不得不外中間商層層加價買單,小米的互聯網直銷模式是把原本被中間商拿走的利潤給了消費者。

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第二,廉價手機並不影響產業升級,反而是產業升級的最大助力。對於媒體宣稱互聯網品牌壓低行業利潤,影響創新,我們只要拆開手機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只要詳細查看智能手機零配件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廉價手機的零件國產化比例明顯高於4000元以上的手機。像千元機,很多都是京東方、天馬的屏幕,而4000元以上的手機大多都是日韓系屏幕,而且廠商還往往以此為賣點。實際上,給予中國元器件廠商訂單,推動中國產業升級的,恰恰是國內各家手機廠商的廉價手機,其中,中國移動的某款廉價手機堪稱國產化比例之最。

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第三,高價手機對產業升級意義有限。過去,小米崛起之前,國產手機的價格也賣的很貴,但這些手機廠商就真掌握核心技術了麼?在最近幾年,華為、OPPO、VIVO的中高端機型異軍突起,但只要看一下零件就可以發現,這些高端手機國產化比例還不如千元手機,那些動輒4000、5000元的高端手機反而是在給國外上游零件企業輸血。

另外,高價手機對上游元器件供應商的扶持作用並不比廉價手機強。手機高價賣的往往都是有較高品牌附加值的大廠商,這些廠商具有很強議價能力,因而更能"壓榨"上游供應商,上游供應商被手機高價賣的公司搞死搞殘的事情也不少,最典型的莫過於蘋果,先後把PA Semi(CPU)和Imangination(GPU)搞殘了。

即便通過高端智能手機獲得了高額利潤,也沒見國內這些公司跳出AA體系的桎梏,自己研發CPU和操作系統另起爐灶,反而死心塌地給AA體系打工,和聯想給Wintel體系打工如出一轍。

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從實踐上看,聯想低配高價賺取高額利潤,並沒有對中國技術升級,打破Wintel壟斷起到多少作用。類似的,智能手機做高端,只是有利於整機廠商收取"智商稅"、"情懷稅"、"逼格稅",對於解決缺芯少魂毫無意義。

在這裡鐵流要說一句,真要支持國貨,就選擇那些零件國產化程度高的千元手機吧。

小米估值腰斬在於互聯網基因和資本市場逐利

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互聯網企業相對於傳統制造業公司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資金成本偏高,因而互聯網企業往往需要不斷跑馬圈地,而且在勢頭上必須高奏凱歌,並且通過輿論炒作始終獲得一定的熱度。

小米早些年不上市,是因為手機行業大環境良好,而且企業增長勢頭喜人,資金也比較充足。現在之所以要上市,是因為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很難在維持過去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狀態。在前2年,小米市場佔有率甚至還不升反降。

這些事情投資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恐怕各個都想解套,急於找接盤俠吧。

然而,由於之前業績下滑,這樣上市對於投資人來說,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因而必須先把小米的業績往上託。這也是為何近2年小米非常拼,特別是紅米多款機型在上市時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銷量也隨之節節攀升。

在業績回升,且智能手機高度飽和,競爭越發白熱化的情況下,小米上市就非常符合投資人的利益了。

小米估值腰斬 雷軍表示 市場跌宕上市就是巨大成功

不過,由於之前資本在一級市場已經制作了大量泡沫,且智能手機行業的大環境大家都看在眼裡,這就導致二級市場不太願意去接盤。加上最近中美貿易衝突資本外流等因素,使小米的估值遭遇腰斬。

文末,鐵流認為,互聯網基因有其積極的一面,比如營銷上更靈活,商業觸覺更敏銳,執行迅速等,但也有消極的一面,那就是資金成本偏高,公司決策比較容易受資本綁架,更加傾向於短平快的運營模式。

如今,中國產業升級最大的對手並非一些媒體宣稱的商品賣的便宜壓低行業利潤,而是國內資本幾乎於偏執的短期逐利和企業更傾向於"跟在洋人身後吃土",不願意十年磨一劍去從底層開始研發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