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晚年称自己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青,除了自身艺术造诣能力上可能不上宋徽宗,但是对文艺的热爱啊那是真切而火辣的。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书法,画画,写诗,鉴赏古玩都是乾隆皇帝的热衷项目,大清宫中珍藏的各种珍贵字画都是乾隆皇帝的挚爱,每当欣赏到高潮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得拿出来自己表达下澎湃的心情,拿怎么表达的呢?他忍不住要在这些书画作品上题个字啊,盖个章啊,反正在咱们这芸芸众生的眼中看啊,这行为有些糟蹋东西,但是这些古玩都是乾隆私家的收藏,比如宋徽宗的字,还有元代的《富山春居图》,即使在乾隆年间已经是国宝级的文物了,但是这只属于乾隆皇帝自己,所以别说题字盖章了,就是一把火烧了,谁也没招。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但是乾隆皇帝的题字啊,可不是找个边角旮旯的地方写,动不动就在一幅画上洋洋洒洒的题诗一首,有时候呢还写个散文,盖章也是盖出了古玩收藏的最高水平,一般的收藏家也有收藏章,为了自己的收藏品不被仿制或者掉包,一般都在边角上盖一个小章,但是乾隆皇帝不滴,他不是盖一个啊,他的盖过瘾了,经常就是一盖就盖一排,要说乾隆的印章也不是一般的多,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有一千多枚印章,随手拿起一个印章就往上盖,就这样在乾隆的自嗨之下,现在故宫博物院里还保存的书画里都没能幸免于难,反正看起来倒都是挺满乎。而且这个字画越珍贵,乾隆就越开心,越开心就越往上使劲涂涂改改。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乾隆的古玩鉴赏风格堪称古玩界的一股泥石流,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乾隆就是一个“弹幕狂魔”,如果您去故宫参观,您会发现有间屋子叫“三希堂”,据说这里面珍藏着乾隆最喜欢的三幅书法作品,因此叫三希,取义这都是三幅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远帖》,在乾隆看来水平最高的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那乾隆能不大大的表达一下崇敬的心情吗?盖章题字都不足以表达,每当冬天雪花飘落的时候,乾隆总要把《快雪时晴帖》拿在手里把玩,左看看右看看,爱不释手,看的兴起抄起手边的印章就盖,拿起笔就在旁边写小议论文,今天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这幅珍贵的字帖,上面有王羲之的二十八个字,而乾隆在上面七十三处在上面题字赋诗和写小议论文,还有密密麻麻像牛皮癣一样的印章,知道的是王羲之写的乾隆批的,不知道还以为乾隆写的王羲之批的呢。当然《中秋帖》和《伯远帖》也没好到哪里去。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除了书画,乾隆连古代的瓷器都不放过,宋代留下来的五大名窑瓷器全国所剩无几,珍贵异常,乾隆爷非常喜欢,吩咐下去给朕刻几个字,当然他自己没觉得这有什么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区区几个古玩字画,刻个字盖个章算什么呢?

乾隆皇帝喜欢在字画上题诗,那题诗也不能写,朕已阅啊,一般来说要么就写千古名句,要不就写自己的原创,但乾隆自认为自己是天才的文化人,必须要写原创了,但诗也不是随便就写的,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别人都是字斟句酌的半天才写一句诗,但是乾隆觉得这些人都太笨了,在他老人家八十多年的岁月里坚持不懈,平均每天创作两首,积累下来竟然写了四万多首诗,一个人的产量超过了整个全唐诗,当之无愧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能写诗证明乾隆可能是文化人,但是这诗的水平就不敢恭维了,虽然他写了四万多首,但是留下来口口相传的基本没有,钱钟书老人家的言辞向来犀利,他就直接说,这些诗令人作呕。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那琴棋书画对古代文人来说,就相当于英雄联盟里的QWER啊,都得会啊,乾隆的棋艺多高都不知道,因为他肯定没输过,别人也不敢赢,估计就是阿拉法狗上去也是白搭。但是乾隆为了证明自己通晓音律,还自己撰写了几本乐评的书,这些乐评恰恰暴露了乾隆皇帝其实对音律一窍不通,这都没关系,当时是谁也不敢说的。反正乾隆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论鉴赏音乐,反正也挺开心。

从乾隆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收藏家,同时也是半吊子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但对于一个文人,最功成名就的事那就是出书啊,所以乾隆对书籍出版行业也是非常的热忱。乾隆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热爱方式不是简单的出几本自己的小书,他要做一件轰轰烈烈的文化盛事,一举超越世界上所有的藏书家,那就是编撰《四库全书》,严格来说,《四库全书》不是一本书,它是将古往今来的所有书籍都抄录在一起,这么一来天下的藏书都归在乾隆的名下了,但说着简单,做起来就困难重重了,编撰的工作是风场浩大的,先是号召全国的藏书家向皇帝献书,再集中抄录,结果书是收上来了,问题也来了,很多书的内容不太和谐,黄赌毒就不说了,还有很多书籍是记载了满清入关以来的种种黑历史,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历历在目,乾隆对此的回复很简单,统统烧掉,以此为模板单反市面上的书籍有写满清黑历史的,或者能让人联想到满清黑历史的,统统篡改删除,说《四库全书》是一次伟大的文化整理过程也行,说它是以此残酷的文化毁灭运动也罢。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毁书要是算温和的手段,那乾隆还干过另外一件血腥残酷的恶行,以文人自居的乾隆,竟然做出了臭名昭著的文字狱,文人对统治阶层的批判或者附庸,历朝历代都有,但在乾隆时期这一现象基本灭绝,乾隆在位期间一共发生130期文字狱事件,这些文字狱内容五花八门,很多就是纯粹的无中生有,比如内阁学士胡中藻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把帝国的称号前面加了浊字,就加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最后被斩首示众。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文人都岌岌可危,谁还敢多说一个字。后来连胡虏夷狄都成了忌讳,所以乾隆年间有很多书籍都是句子中间有空白,那不是印刷问题,就是把犯忌讳留的白。


作为超级文青的乾隆皇帝,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文化的毁灭

乾陵确实太过复杂,本人才疏学浅这几个字怕也写不清,你说他破坏文化吧,他还是一个狂热的文艺青年,你说他喜欢文化吧,他有摧毁了无数文化遗产。是非功过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