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谈管理:中、高层干部如何选拔?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才很重要,但要如何分辨人才?

用学历分辨人才?

用功绩分辨人才?

用资历分辨人才?

用知名度分辨人才?

用容貌分辨人才?

……

三点谈管理:中、高层干部如何选拔?

这一些分辨人才的方法,总是欠缺了一些?

既然,这些方法辨别不了人才,那就不妨学学古人,看看孔子是怎么辨别人才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虽然不是孔子说的,但是能放入《论语》,代表着孔子的观点。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段话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先不做解释。先重点说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

第一个“学”指的是学习的意思。第二“学”现在大部分人还是把他翻译成学习,我认为不妥当。因为我认为把第二“学”翻译成智慧、能力更好、更准确。举个例子来说: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没有读过书。

那我们是这么说朱元璋好:朱元璋这个人爱民如子,又有谋略,虽然没有读书,但是他是一个读书人。

还是这么说朱元璋好:朱元璋这个人爱民如子,又有谋略,虽然没有读书,但是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答案显然是第二个。

再来说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段话。 “事父母”指的是目的,孝顺、孝心的意思。“竭其力”指的是行动尽心尽力的意思。有孝心,又有正确的行动,那这个肯定是孝顺的人。在古代说人家孝顺,指的是德业有成,是个人才的意思。至于“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都是如此,就不做解释了。

弄清楚了整段话的基本意思,整体意思也就出来。这段话意思就是:

辨别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智慧,看的只是这个人懂不懂理论,懂不懂“知行合一”。

说白一点就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就看这三个方面:一看他目的的正确性;二看他行动的正确性;三看行动与目的是否吻合。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就看他有没有掌握:

“知行合一”这个理论武器。

有就是人才,没有就是庸才,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