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爲提攜他多次誤認他人考卷,慈禧60大壽終成就他的狀元夢

張謇,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翁同龢為提攜他,幾次誤把他人卷子認錯而令他人取中會元。(張謇34歲應禮部會試不中;37歲赴會試,將無錫孫叔和的試卷誤認,孫叔和高中;38歲應會試,場中誤以陶世鳳卷為張謇卷,陶世鳳中會元;40歲赴會試,又將武進劉可毅的試卷誤認,劉可毅高中會元)。後來翁同龢乾脆命收卷官坐著等張謇交卷,然後直接送到自己手裡,匆匆評閱之後,便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並特地向光緒帝介紹說:“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於是張謇在41歲的時候,終於得中一甲第一名狀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職。

翁同龢為提攜他多次誤認他人考卷,慈禧60大壽終成就他的狀元夢

同治七年,張謇16歲時,因出身低下,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為走上科舉正道,經老師宋琛安排,張謇冒用如皋縣人豐利大戶張銓兒子張育才的名義報名注籍,經縣、州、院三試勝出,得隸名如皋縣學為生員,第二年在如皋考中秀才。從16歲中秀才到27歲之間,張謇每兩年就去江寧參加一次鄉試,先後5次都未得中。但是從此如皋縣張家開始用冒名一事來要挾張謇,連續索要錢物,最後索性將張謇告上了公堂,說:“張育才忤逆不孝”,軟禁在學宮居仁齋裡,要革去他的秀才,還要下獄問罪。這場訴訟延續數年,令張謇十分狼狽,家道也因此困頓。

翁同龢為提攜他多次誤認他人考卷,慈禧60大壽終成就他的狀元夢

同治十三年,張謇前往南京投奔孫雲錦。光緒二年夏,應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邀請,前往浦口入其慶軍幕任文書,後袁世凱也投奔而來,兩人構成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參與了慶軍機要、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

1894年,因為慈禧六十壽辰特設了恩科會試。張謇因父命難違,第五次進京應試,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初考之時,張謇考的六十名貢士。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先生,對張謇比較瞭解,曉得他有學問,也想成全他。正好他這時又考了六十名。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議,今年這恩科要打破常規,要選一名有久遠紀念的人當狀元。這一想法雖然慈禧並未答應,但是之後張謇的一首詩讓慈禧加封江蘇舉子張謇為恩科狀元。

1926年,張謇去世。蔡元培先生撰聯以挽:為地方興教育事業,繼起有人,豈惟孝子慈孫,尤屬望南通後進,以文學名光宣兩期,日記若在,用裨文考獻,當不讓常熟遺篇。

翁同龢為提攜他多次誤認他人考卷,慈禧60大壽終成就他的狀元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