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送健康?別被忽悠了!

送禮送健康?別被忽悠了!

馬上就是元旦,再往後就是春節了,走親訪友的時候,大家都會帶一些禮物。

今天人們送禮有個特點,就是很講究實用和健康,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健康食品”,或者“保健品”,並且都說自己的產品已經在科學上得到驗證了,吃了能更健康。

這些健康食品真的那麼管用嗎?

首先,某種物質對身體很重要,我們缺了就會得病,跟我們需要補充這種物質是兩回事。

送禮送健康?別被忽悠了!

我們的生理活動是由各種各樣的生化反應組成的,這些化學反應,需要各種酶的參與,還需要很多小分子物質來傳遞信號。這些物質對人的健康當然很重要,因為缺了它們,很多生理活動就沒辦法進行了,然後就出現了各種症狀。但是,其中很多物質咱們人體自己就能合成,而通過食物補充的物質,經過消化吸收之後,是沒有生理活性的,這就沒意義了。

其次,我們知道,缺某種物質,可能會出現某些症狀,但並不是說補充了這些物質就不會出現這些症狀了。通常來說,很多症狀的產生不止有一個原因,不是說缺某種物質,比如缺鈣,就一定會得某某病。而且,所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充足攝入量,一個是最大攝入量。前者是從各種途徑應該攝入的量,後者是各種途徑加起來不要超過的量。所以,只要你達到一個充足攝入量,補充再多也是沒有防治效果的。比如說你補充維生素,如果你缺維生素,補充了當然是很好的,但如果你不缺,補充了其實是沒用的,甚至補過頭了,還可能損害健康。

第三,就算對那些需要從食物中攝入的營養成分,人體需要的也是攝入總量,而不是濃度。總量跟你吃了多少,以及食物裡這種成分的濃度有關係,即使某種成分在某個食物中含量很高,但如果食用量很小,那你的總量也是有限的。比如螺旋藻,裡面蛋白質品質很不錯,濃度也不低,但作為保健品的螺旋藻,一般每天也就吃幾克。我們一天需要幾十克蛋白質,螺旋藻提供的這點兒完全可以忽略。再比如“富硒茶”,茶葉中硒的含量的確不低,但是考慮到每天茶葉以及茶葉中硒的溶出率,它所能貢獻的硒和我們的需求也差得挺遠的。那種營養成分很高的保健品,基本上都有類似的情況。

送禮送健康?別被忽悠了!

此外,營銷中經常用的一種手法,就是說科學研究顯示有某某作用,但很多研究都是一些細胞試驗,或者動物試驗,用在人體上有什麼情況根本不知道。更重要的是,這些試驗只是為了探索某種作用機制,要應用到人的身上,還需要進一步的人體試驗。而且很多試驗發表之後也一直沒結果,要麼是因為在人身上做實驗效果不好,然後就不了了之了;要麼是試驗發現,需要的量實在太大了,就像葡萄酒裡的白藜蘆醇,細胞實驗結果很不錯,但要是對人有效,得喝酒把人撐死。很多植物化學功效,都有這個情況。

所以,對那些宣稱自己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您可要睜大眼睛,不能說看到上面寫了某某功能,或者某某科學家發現了某某神奇成分,就信以為真,而忽視了它的論證邏輯。

送禮送健康?別被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