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自古名将如美女,不许人间见白头。

英雄迟暮,恐怕是世间最为悲壮的场景,但更为让人叹息的是,英雄未老,年轻人却已经来敲门。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丞相诸葛亮挥师北伐,兵出陇右,天下震惊。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本想用年轻将领关兴、张苞为先锋,但在出兵之前,一名帐下老将站出来,表示不服。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位老将,居然是当年大战长坂坡那个白袍白甲的少年赵云赵子龙。

这是全书第一次用“老将”来形容赵云,而就在前几回,赵云跟随诸葛丞相南征,斩将杀敌,根本未显老。

于是我非常能够理解这时赵云的处境,曾经的“五虎上将”逐渐凋零,跟随刘备入蜀的老将仅剩赵云一人,而下一辈的小将们也一个个虎头虎脑,急于争功,这时候你诸葛丞相把赵云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的确太让人伤心了。

接着就有这样一句慷慨之词:“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此话一出,诸葛亮面露微笑,也暴露了自己的小心机。老将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激一激,当年张飞义释严颜、与张郃大战瓦口隘,不都是诸葛亮激将计的效果吗?看到赵云的斗志已经被点燃,诸葛亮自然是喜出望外,拨给他精兵五千,副将十员,打头阵。

赵云果然不负众望,于凤鸣山下,力斩魏将韩德及其四子,不费吹灰之力,宛若当年长坂坡英雄再现。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魏军主将夏侯楙,是赵云当年的老对手夏侯惇之子,他是这么说的:“吾久闻赵云之名,未尝见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当阳长坂之事。”

然而按照罗贯中写书的套路,老将军一旦获胜,就不免骄傲轻敌,落入敌人的陷阱。赵云也不例外。夏侯楙采纳程武之策,赚赵云来劫营,却在左右埋伏下重军。赵云不听邓芝之劝,深入重地,遭到重重围困,不得脱身。

这可能是赵云一生最为危险的时候,《演义》是这样形容赵云的处境:

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杀到,皆叫曰:“赵云早降!”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正在此时,援军杀到,一路是关羽之子关兴,一路是张飞之子张苞,两位小将见到赵云的时候,手中各挽了一颗敌将人头,另一手则握着他们父亲当年驰骋沙场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这一刻,关羽和张飞仿佛灵魂附体,他们曾经的英雄豪迈在儿子身上得到了传承。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而对赵云而言,这种刺激,绝不亚于诸葛亮的激将计,在这之前的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来,从来都是刘备有难,赵云前来援救;黄忠有难,赵云前来援救……然而在今夜,却是赵云被敌军围困,两个小将来将他营救出来。是的,年轻人来敲门了,这种岁月的残酷,甚至比吃一场败仗都要来得刺痛。

两位小将在赵云面前炫耀了功劳,便拍马直奔敌军主将而去。于是《演义》里这样描述赵云的反应:

云回顾左右曰:“他两个是吾子侄辈,尚且争先干功;吾乃国家上将,朝廷旧臣,反不如此小儿耶?吾当舍老命以报先帝之恩!”

这一仗,蜀军反败为胜,但赵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是否固执倔强地认为自己虽然年迈,尚有廉颇、马援之雄,罗贯中的文字已不再眷恋于他。

在《三国演义》曾经的篇章中,赵云在大小战事中斩将夺旗,百战百胜,宛若天神一般。罗贯中对他的偏爱可谓无以复加,《三国志》中的河北大将麹义、高览,东吴大将朱然,在史书上都不是为赵云所杀,罗贯中却冒着违逆史实的大不韪,硬要记在赵云的名下。《三国演义》虚构了131个人物,其中18人是编出来给赵云杀掉的。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但是凤鸣山斩杀韩氏五将,成为赵云的绝响,从此之后,他必须将舞台腾给年轻人。如果说像关兴、张苞这样的贤侄取代自己,还能让赵云为蜀汉后继有人而稍显宽慰,那么当面对敌军阵营中崭露头角的麒麟子姜维时,赵云终于不得不接受了一个时代的谢幕。

诸葛亮设计赚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唯有天水郡因姜维看破计策,设下了圈套。而天水一路,恰恰派的是赵云前来。

志在必得的赵云,就像当年在长坂坡一样,对着城头高傲地宣扬自己如雷贯耳的大名:“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汝知中计,早献城池,免遭诛戮!”但城头的守将却并没有如他所愿被吓尿裤子,反而大笑回应道:“汝中吾姜伯约之计,尚然不知耶?”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啥?姜伯约?什么无名小辈?听都没听过?

还没等赵云反应过来,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汝见天水姜伯约乎!”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演义》中以十分节约的笔墨描述了赵云与姜维的这场打斗: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如果说赵云在关兴、张苞的身上看到了关羽和张飞,那么在姜维的身上,赵云看见了自己。

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己。

那个智勇双全,颜值与才华齐飞的自己。

那个为战场而生的自己。

这场战斗以失败告终,赵云败兵为高翔、张翼接应而去,姜维一战成名。《演义》仁慈地没有描述赵云的心情,没有让我们看到赵云那落寞的背影。

但《演义》又残忍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赵云的时代落幕了,姜维的时代来临了。

就在这一年,姜维加入了蜀军,成为诸葛亮的衣钵传人。而赵云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征战,于次年病逝,带着他未竟的志向和一生的传奇,走入了历史的幽微深处。

本文配图: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

88个三国家族的生死博弈,

上演一出鼎足三分的“权力的游戏”!

系统梳理三国豪门世家谱系,

解开家族权力密码。

马伯庸、余世存、师永刚联合推荐

成长新书:

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京东、当当、天猫及各大书店有售。

蜀汉建兴六年,当年轻人来敲门

▼ 长按识别二维码,在京东购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