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朝首輔張居正

明朝首輔張居正是頗具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賢愚忠奸,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是公認的改革家。那麼,怎樣評價明朝首輔張居正呢?

如何評價明朝首輔張居正

一靠學識進入內閣。張居正從小聰穎絕倫,被稱為張神童。15歲已是諸生,因文章極佳得到巡撫顧璘的賞識,中進士後任庶吉士,被徐階看重。徐階任首輔後,常與張居正商議要事,為此張居正進步很快,先升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後又升為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進入了內閣。張居正敢於做事,自信豪放,又頗有城府。說話辦事很得要領,大家都敬重他。

二靠智勇榮登首輔。高拱擠走徐階當首輔後,十分傲慢,從不把九卿放在眼裡。高拱與張居正本是好友,但高拱清高自負,不把張居正當回事。張居正本想皇帝年幼,可以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張,但高拱保守,根本不聽他的建議,張居正對此十分不滿,但不動聲色,表面仍十分恭敬。兩宮太后和皇帝的紅人司禮秉筆監馮保,與高拱早有嫌隙。一天,司禮監的太監到高拱那傳旨,高拱汙衊小皇上,並揚言要把太監們都趕出宮去。馮保得知很生氣。高拱對馮保擅權有意見,就與閣臣張居正、高儀等商量除去馮保,張居正平時就與馮保交好,又覺此時正是搬掉自己施展抱負絆腳石高拱的好時機,就把此事偷偷告訴了馮保,馮保則到兩宮太后那哭訴,兩宮太后早知高拱蠻不講理,於是下旨把高拱攆回老家,高拱走後不久,高儀也死了,張居正就成了內閣首輔。

如何評價明朝首輔張居正

三靠經宴贏得信任。明朝有個“經宴”制度,就是由翰林學士或有學問的大臣給皇帝講經授課,授課完畢后皇帝賞參加的官員們一頓飯吃,故稱“經宴”。為藉此影響皇帝,樹立威信,張居正每次都親自講經。一般是十天一講,張居正每次除講經外,還講《貞觀政要》,引導小皇帝做一個開明皇帝,同時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張居正講經吸引了小皇帝。小皇帝覺得十天一講不過癮,要求張居正“日講”,甚至“午講”,有時皇帝與張居正單獨長談,張居正則不斷向小皇帝灌輸自己的改革主張,並得到小皇帝的絕對信任。

四靠擔當推行改革。此時,張居正位居首輔,又深得皇帝的絕對信任,大權在握,推行改革的條件已成熟。從萬曆初年開始針對“宗室驕恣、庶官瘝曠、吏治因循、邊備未修、財用大匱”的五大積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運動。在政治上,整飭吏治,推行考成法,嚴格精準獎罰,主張唯賢是用,堅決裁減冗員。在經濟上,改革漕運,丈量土地,打擊豪強,推行“一條鞭法”,將田賦、徭役、各項雜稅合併,增加財政收入。在軍事上,加強邊防設施建設,開展互市貿易,加固了北方,有力地抵禦了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擾,促進了國泰民安。

如何評價明朝首輔張居正

五靠功績終獲公論。張居正出生於1525年,卒於1582年,湖北荊州人。12歲考中秀才,16歲中舉,23歲中進士,42歲進入內閣大學士行列,48歲任內閣首輔。當時神宗皇帝年幼,朝政由張居正一人掌管。在任十年期間,通過一系列針對性、操作性非常的改革措施,使朝政煥然一新,國富民豐,邊疆安穩。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因而招致反對,加之位極人臣後,專橫跋扈,專好阿諛奉承,收受賄賂,給反對派留下口實。張居正死後不到一年,其功績曾被全盤否定,改革措施擱置,老家被查抄。到了熹宗時,有人稱道張居正,熹宗下詔恢復了張居正過去的官職,並安葬祭祀,1630年(崇禎三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人上訴為張居正鳴冤,崇禎恢復了二個蔭職及誥命,並恢復了張居正之子張敬修的官職。

與張居正同過朝的著名清官海瑞評價他“工於謀國,拙於謀生”。明代思想家李贄稱譽張居正為“宰相之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