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字叔大,湖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梁啟超稱其為“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
從“三好學生”,到“憤青”,再到“厚黑”政治家。
01 “三好學生”張居正
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三好學生”張居正可謂一路高歌、仕途得意。
13歲參加鄉試,天才兒童張居正信心滿滿,卻被主考官、巡撫顧璘故意落選了。
顧璘認為,13歲的孩子就中舉,以後就會自滿,進而不求上進;不經歷一番挫折,難以成大器。
居正不是一個唐伯虎那樣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雅士,居正是一個“出將入相”的“國器”。
正如他13歲的應試之作:“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我要做“鳳毛麟角”式的人物,登上百尺竿頭,一展青雲之志!
02 張憤青
在中進士後,居正入職翰林院。
不久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初入官場的年輕人變成了“憤青”。
嘉靖二十九年(1550),北方蒙古首領俺答入侵,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
經過這一次大變,居正看清了軍備的廢弛,看清了政治的癥結,看清了首輔嚴嵩的誤國。
他的抱負是偉大的,可是在嚴嵩主政的政局裡,只能做做無關痛癢的文章,用不到他的抱負。
表面上還是那樣平和,居正仍為嚴嵩作文賦詩,一切都很平靜。
但是,居正內心的憤怒已經達到極點。
最令他不能理解的是自己的老師徐階(時任禮部尚書),對此一清二楚卻又無動於衷。
張憤青很失落。
30歲的張憤青告了病假,準備還鄉。
想到自己就這麼走了,二十多年的功名就這樣拱手相讓,實在氣不過,就給老師徐階寫了一封信,噁心老師一下:
老師你在官場上進退自如,實在讓人佩服;我也知道你想先忍著嚴嵩,可你要忍到什麼時候?還是老師你為了自己的前程官運怕得罪嚴嵩吧!
揮一揮衣袖,不帶著一片雲彩。
張憤青憤憤然踏上了歸程。
歸隱田園,遊山玩水,做個世外桃源中的陶淵明不是很好嗎?
然而居正不是陶淵明。
辭官歸隱,種豆南山,採菊東籬,固然一身輕鬆;但是藩王亂政,土地兼併,貧民失業,饑民遍野,這一切張憤青都看在眼裡。
他自己又何嘗不是處在身心煎熬之中呢?
在朝廷,奸臣當國,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告病還鄉,也不得不小心地陪侍害死自己祖父的遼王,誰讓人家是王呢!
面對現實比逃避更需要勇氣。
“世外桃源”為什麼那麼令人嚮往啊?因為那是世上不存在的,所以稱為“世外桃源”。
國家處在動盪之中,百姓生活必定受到干擾。
沒有國,哪有家!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沒有忘記書中的教導。
“以天下為己任!”居正大吼著!
03 “厚黑”政治家
居正毅然扔下一切。
從此以後,他沒有家庭,只有國家。他有的只是政權,一直到臨死,他沒有一天不緊握著政權。
他犧牲朋友,遺棄老師,依附太監,討好太后,安插親信,排除異己,只要能維持手中的政權,他都做得出來;
父親死了,不奔喪,不丁憂,不守制,不顧天下人的唾罵,心安理得,獨把朝綱;
表面堂堂正正、指天畫地證明自己的清白;暗地裡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居正身上有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的影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秉承“臉要厚,心要黑”的“厚黑學”原則,居正飛揚跋扈,奢侈腐敗。
居正的父親去世,居正回家歸葬,再次刷新了我們對“衣錦還鄉”的認識:
我們平常說“八抬大轎”夠風光了吧!張首輔坐的轎子足足要三十二名轎伕!轎子是特製的,前面是客廳,後面是臥室,兩邊走廊各有一個書童焚香揮扇。
一路還有民族英雄戚繼光派來的銃手、弓箭手隨同“護駕”,沿著京廣線從北京出發,南下目的地湖北江陵。
沿途各地巡撫、巡按御史出疆迎送,府、州、縣大大小小官員紛紛跪拜迎接,浩浩蕩蕩,風光極了。
這待遇、這規格,估計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人了!
下次別再提什麼“八抬大轎”了,咱丟不起這人!
對一切敵人公報私仇。
遼王。居正的祖父張鎮在遼王府當差,居正也就成為遼王的玩伴。
16歲那年居正中舉,遼王的母親把遊手好閒的遼王大罵一頓:“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遼王很生氣,非要報復居正不可:他把張鎮叫來喝酒, 一杯又一杯,竟然把張鎮灌死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隆慶二年(1568),居正在內閣只排第三,但對付遼王,那是綽綽有餘。
很快,湖廣巡按御史突然一擁而上,紛紛彈劾遼王。
胡作非為的遼王突然想起來前幾天看的雜劇《竇娥冤》,他也效仿竇娥為自己喊冤——豎起一面白旗,上面寫著“訟冤之纛”四個大字。
他沒想到,在朝廷看來,這還一種叫法——“揭竿而起”。
很快,他被認定造反,500個士兵把遼王府團團圍住,遼王廢為庶人,餘生在皇家“御用”監獄度過。
居正像一隻蝸牛,在政權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爬行,不斷把觸角左伸右伸,試探著空氣的溫度,遇到危險馬上縮回;遇到機會,緊緊依附。
祖父被遼王灌酒而死,他無動於衷;首輔夏言被殺,他無動於衷;同學楊繼盛被殺,他無動於衷;海瑞海清天被下獄,他無動於衷;高拱與老師徐階爭鬥,他仍坐觀成敗。
他不是麻木,不是害怕。
他只是在等待。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要像一隻獵豹,在獵物足夠接近之前唯一的做法就是隱忍。
要麼不動,要麼一擊致命!
機會來了。
隆慶六年(1572),隆慶駕崩,居正引馮保為盟,密謀驅逐高拱,事成,遂代拱為內閣首輔。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僅僅如此,小皇帝只有10歲,從此張居正就是大明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居正“謙虛極了”:“我非相,乃攝也!”我不是宰相,只是攝政王(實際上的皇帝)而已!
04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都是實幹家
生活中有很多人自詡為“理想主義者”。然而要麼不切實際,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麼當遇到挫折,隨隨便便就放棄了曾經的理想。
既然改變不了社會,那就學會適應社會。
但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在適應社會之後,還沒忘記改變世界。
他們有堂吉訶德抱定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他們有認清現實、仍有面對現實的勇氣。
他們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是現實主義者,他們是實幹家!
不要嘲笑理想主義者。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按理說一個平民出身的張居正,做到這個不能再高的位置(除非篡位),也別無所求了。
那就安安穩穩地上班、下班,討好太后皇帝母子,再和手下臣子“一團和氣”,彼此“禮尚往來”,撈點“外快”,熬到退休,也是名利雙收了!
但是居正偏不。
將近五十的人了,兒孫滿堂,功成名就,在爾虞我詐、腥風血雨的官場混跡二十多年的張居正,沒忘記13歲那年顧璘深深的期望:要做伊尹,做顏淵,做周公,做諸葛亮,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秀才!
大家都是官員,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與我們無關,你為什麼要搞什麼改革呢?你為什麼要幫助他們、折騰我們呢?
因為你們不明白,我和你們不同。
我知道,貧苦的百姓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兒,也有活下去的權利。
我知道,在幾十年之後,你們已經丟棄了當年的激情壯志,除了官位和名利,你們已別無所求。
但我不同。因為在歷經無數腥風血雨、宦海沉浮之後,我依然保存著我的理想。
我要做伊尹,做周公,做諸葛亮。我要轟轟烈烈幹一番大事業,建功立業,比肩聖賢,名垂青史!
而你們,尸位素餐,渾渾噩噩,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
我的理想終於可以實現了!幾十年來隱忍不發,終於等來了屬於我的舞臺!縱使前方山高路險、阻力重重,我也要勇往直前!
我也知道凡是改革者往往被人革了命,落得個身敗名裂、人亡政息的下場,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但是我還是要義無反顧,無所畏懼。
因為我相信我的理想,我相信我的智慧,我相信我的能力!
既然上天賦予我生命,那就大幹一場!
以一已之力扛起一個王朝的中興,面對疾風吧!
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頓官吏,貪吏聞風喪膽,政令傳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萬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百姓為之歡顏,天下豐饒,倉粟充盈,可支十年有餘。
05 世間已無張居正
居正,居非正;但絕對配得上他的字“叔大”二字。
居正不是嚴嵩。嚴嵩、嚴世蕃當國,主要目的是貪汙撈錢,至於百姓死活,與我何干!居正熱戀政權,少不了奢侈腐化,但主要還是為了施展抱負。
居正不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個理想的政治家,他推行的“青苗法”不僅沒啥效果,反而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居正是個現實的政治家。
居正不是海瑞。海清天看到了百姓疾苦,他唯一的做法就是罵,罵皇帝,罵滿朝大臣:“舉朝之士,皆夫人也!”雖一身正氣,無所畏懼,卻於事無補。
居正也看到了百姓疾苦,他不僅看到了,還做到了——通過改革,成功維護了百姓的利益。
海瑞眼裡只有黑白對錯,典型的清官形象,適合拿來裝點門面,卻難有實際作為。
周星馳先生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裡有一句臺詞:“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
在全面腐化的明朝,想要做個為百姓做實事的清官,你要學會比貪官更奸!
做一個海瑞式的清官很難,做一個為百姓做實事的清官更難!
當然,居正不是清官。他奢侈腐化,實在算不上清官。
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平民出身,憑藉自己的才能,位極人臣。
他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相反他也有人性的自私貪婪、他也有自己的慾望享受、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明代政治全面腐化的環境下,他也未能免俗。甚至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他把權謀之術運用到極致。
但是,當居正完全可以和其他官員一樣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既得利益時,他把槍口對準了自己所在的階層。從他掉轉槍口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註定身敗名裂。
“雖萬千人,吾往矣。”
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年五十八歲,去世,死後抄家。長子自盡,次子充軍。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世間已無張居正。
親愛的讀者,你對張居正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
閱讀更多 專注歷史傑出人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