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一生鞠躬盡瘁,死而有憾!

張居正:一生鞠躬盡瘁,死而有憾!

當朝首輔,一生鞠躬盡瘁。只可惜晚年不保!

每個天才出生的背後都有一段美麗的夢,張居正也不例外,其母親趙氏做了一個夢,說是夢見夜裡自己的房間突然明亮起來,天上降下一青衣童子,繞著趙氏的床走了兩圈兒,然後就不見了,第二天,趙氏就懷上了張居正。

不管夢是否為真,但是據史書記載,趙氏懷孕12個月才生下的張居正。其長到2歲,便無師自通的認識書上的字,隨後張居正就開始認字了,到五歲時就會寫詩了,到十歲時寫得一手好文章,整個江陵府都震動了。十二歲的時候,小小的張白圭輕鬆地就考了個秀才。

在考取秀才後,當時的知府李士翱認為白圭這個名字雖然不錯,但對於你這樣一個人才,似乎並不能讓其大展鴻途,於是他給張白圭另取了一個名垂青史的名字,也就是我們後來耳熟能祥的張居正。

張居正:一生鞠躬盡瘁,死而有憾!

然而在13歲,命運卻給他開了個玩笑,本來可以中榜,卻因為當時的巡府顧璘的一句話,讓他落榜了。原因就是當時的這個巡府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磨練下他的意志,所以故意不讓他高中,其實也是為了保護這個神童,後來張居正一直把顧璘當做是自己的人生精神導師!這也是張居正稱為天才的不可思議地方,13歲的年紀就可以有如此的胸懷。

經歷了十三歲的落榜,就像是經歷了鳳凰涅槃,經歷了浴火重生,等待3年後,張居正又以十六歲的年齡中了舉人,成為當地最年輕的舉人。

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正式踏入官場,入的翰林院,從此便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翰林院是最接近權利的中心,也是最能感受政治鬥爭的地方。也是在這裡讓張居正感受到鬥爭的殘酷,感受到敢政治是要流血犧牲的!當然也給他長了見識,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大明王朝的權利中心,他開始接觸當時除了皇帝的幾個高級別官員,有他的老師徐階,當時相當於副宰相,有當時的首輔嚴嵩。

張居正雖然在政治上選擇了和老師徐階一個方向,但是也沒有忘了和嚴嵩搞好關係。他毫不避諱的坦白自己和徐階的關係,也極力的和嚴嵩拉近距離。也讓嚴嵩比較欣賞他,所以在幾場政治鬥爭中,總是可以遊刃有餘的保全自己。

張居正:一生鞠躬盡瘁,死而有憾!

無論是嚴嵩鬥倒了夏言,還是徐階鬥倒了嚴嵩,又或是高拱利用權謀逼退了徐階,再到自己利用權術走上了除皇帝的最高位置。張居正總是可以在風雨中生存下來,並且直到人生的巔峰!

說到張居正的巔峰不得不提萬曆年間,在這個時代,他是大明王朝的實質一把手,因為皇帝還小。他不僅是皇帝的老師,又是國家的首輔。他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並且還可以得到皇帝的支持!

屬於他的時代在這個時候才剛剛開始,他開始了自己的萬曆新政。對於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進行徹底的改革。

有人說,沒有張居正的新政,大明都要提前至少百年崩潰,沒有張居正的新政,也談不上這短暫的輝煌!

張居正經歷了嘉靖、隆慶、再到萬曆。他從一個不成熟的天才,走向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巔峰,他排除萬難,一心只為大明王朝的江山穩定繁榮努力!即使在自己的父親過世,他也要“奪情”繼續自己的改革。古代對於官員的守孝是很有講究的,如果不回家守孝會被萬夫所指。然而張居正為了國家,為了新政的推進,決定違反這個祖宗定下來的法制,毅然決定留在權利的中心,繼續自己的改革。

他通過改革,政治上,糾正“綱紀不肅,法度不行”的不良風氣,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人事制度上,除冗濫、任人唯賢,以實際功績為準,不拘資格,不論親疏;推行保甲法,讓民人互保;二、經濟上,重新丈量土地,推行一條鞭法,防止官僚貴族、豪強地主侵佔土地;三、軍事上,整飭武備,訓練士卒,安撫邊區少數民族,重用戚繼光,並且培養提拔了一大批軍事人才,修築明長城,為大明王朝的國防打下堅實基礎。

張居正:一生鞠躬盡瘁,死而有憾!

他的改革成果無疑是顯著的:讓中央財政扭虧為盈,中央庫存白銀1250萬兩,遠勝歐洲各國;增加納稅田畝300萬頃;國家穩定,真正實現了“國富民強”。

然而就這樣一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人,為大家不顧小家的人,讓國家在自己的不斷努力改革中獲得不菲的成果。最後的結局卻讓人有些不能接受。

就在張居正死後,那些因改革損失利益的跳樑小醜開始跳了出來,指責張居正的專橫跋扈,指責他的生活奢華等,其實這些都不足以治罪,最大的原因我想還是那個萬曆皇帝。因為從小就被張居正束縛,從小就受到張居正的嚴厲管教,據史書記載,萬曆小皇帝懼怕張居正,也憎恨他,因為他的專制,也讓這個小皇帝童年沒有太多歡樂。讓這個幼小的心靈蒙上了報復的陰影。

只能說在那個時代,張居正的悲劇在所難免,就像商鞅變法,最後也被“五牛分屍”,不得善終。同樣,張居正死後,屍骨未寒被鞭屍,被抄家,家裡的親人,殺的殺,逃的逃,曾經風光無限的張相府如今變得悽悽慘慘!曾經位極人臣的首輔如果泉下有知,是否會老淚縱橫!

對於張居正,無疑是孤獨的,因為在他的心中,只有國家,只有人民,他為了減輕人民負擔得罪很多達官貴人,他為了國家的富強,嘔心瀝血,直到病死前,還在操持改革,還在擔心改革的成效!

有人說他惡貫滿盈,有人說他貪圖名利。我想他是這樣的人,可能早就不會推行啥新政。按部就班上班,做好本職工作,憑他的聰明智慧,想混日子肯定很好混,最後提前退休,安享晚年,還可以不至於身敗名裂。但是他沒有這樣做,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改革。

當然,改革不是隨便說說的,也是會流血的,他不惜自己,不惜得罪權貴,只為了可以讓大明王朝可以有新的生機。在他改革的前期,這個王朝已經千瘡百孔,他願意用自己的才能去治癒這個疾病纏身的王朝。只可惜沒有能夠繼續下去,只在改革10年,初見成效的時候,自己撒手人寰,我想他是捨不得離開的,捨不得這些盼望改革可以帶來好生活的人民。他還想再看看這王朝的繁華,還想繼續見證改革的輝煌!

張居正:一生鞠躬盡瘁,死而有憾!

其實歷史對於過去只是少數人的假設,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能只看一件事情,不能只看他的個人。要看他在那個時代,為那個時代做的事情,要看他是否只是為了一己之私,要看他是否有大公無私的精神。即便是生活有些奢華,並不能認為他就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

張居正的一生,可以說確實很少有人匹敵,因為他從出生就註定了輝煌,神童,天才,年少成名,再到官運亨通,再到國家宰相,直至用改革來治癒王朝。他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神。

然而,令人遺憾德是起後不得善終,好在天啟皇帝給這位“能相”平反昭雪。以至於他可以長眠於地下,在極樂世界裡再塑曾經的輝煌!

太多的好詞好像都不能去讚頌他的成就,只能是給他的成就錦上添花!

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說他是近三百年大明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政治家。

美學家朱東潤先生稱他是“一個受時代陶熔而同時又陶熔了一個時代的人物”。

就像《萬曆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先生說的那樣“世上再無張居正”。

如今我們似乎只能看見殘垣斷壁的明長城,靜靜的躺在哪裡,這也是他留給世人的一次偉大改革工程,經過歲月的洗禮,依然矗立在風雨中!

萬里長城今猶在,世上再無張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