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吃藥應有順序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人體腸道每天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糞便的生成,幹髒活累活任勞任怨,但我們對腸道健康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其他器官。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癌症數據顯示,腸癌已經成為城市地區發病率前五的癌症種類,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夏季為何容易拉肚子?

炎夏已至,“西瓜控”王阿姨每天都會在冰箱冰好一個西瓜,無論外面怎麼炎熱,回家就能吃上幾口冰西瓜,讓身體降降溫。誰知最近,王阿姨吃完西瓜後就開始腹瀉,一天跑了四五次廁所,苦不堪言。

腹瀉俗稱“拉肚子”,是生活中常見的消化道症狀。腹瀉時,排便次數會明顯增多,通常超過每天3次,糞便水分增加、不成形,有時還伴隨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門不適等感覺。

正常人每天大約有9升水進入胃腸道,其中2升來自飲食,其餘來自消化系統分泌的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經腸道吸收後,留在糞便中的水分僅剩100~200毫升。而腸道感染、菌群失調、食物中毒、精神緊張、腸道炎症等會影響腸道對水分的吸收,使糞便中水分增加,導致腹瀉。

急性腹瀉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兩週,約80%由感染所致,大多數能自愈。但當腹瀉持續存在或伴隨發熱、膿血便、劇烈腹痛、嚴重脫水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必要時進行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腹瀉在夏季高發,一方面是因為不潔食物“病從口入”。夏天悶熱潮溼,有利於細菌滋生,剩飯剩菜或熟食儲存不當很容易被細菌汙染。不少人喜歡生吃果蔬,燒烤、海鮮更受歡迎,這些食物受到汙染或未加工成熟會引發腹瀉;同時蒼蠅、蟑螂在夏季最活躍,病菌更容易擴散。

另一方面,夏季的生活習慣改變也容易導致腹瀉。隨著氣溫的升高,人的睡眠質量會有所下降,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給腸道致病菌可乘之機;天氣炎熱時,許多人喜歡貪涼,空調設定較低溫度,室內外溫差大,加上貪吃冷飲,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

因此,預防夏季腹瀉要注意潔淨飲食、避免貪涼,保證充足睡眠。腹瀉之後該“禁食”還是“進食”?

有些人認為,腹瀉後不該吃東西,讓肚子“空空”才好。事實上,腹瀉導致應被腸道吸收的水分、鹽分和營養物質排出體外,讓人感到虛弱無力,如果禁食容易出現脫水、低血糖等併發症加重病情。

急性水瀉期的第一天可暫時禁食,減少食物對腸道的刺激,讓腸道休息。必要時由靜脈輸液,以防失水過多而脫水。之後應適當進食,促進腸道黏膜的恢復。腹瀉期間飲食應做到少食多餐、細嚼慢嚥,以便營養物質被機體消化吸收。不要飲用糖分過高的果汁,高濃度的糖分會從血液中吸收大量水分,加重脫水。如果腹瀉伴隨嚴重嘔吐無法進食,應及時就醫採用靜脈補液治療。

腹瀉後的飲食最好選擇低纖維少渣、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最初可以吃一些含鹽的澱粉類流食,比如濃米湯、疙瘩湯等,補充能量和鹽分;情況好轉後可以吃半流食,比如麵條、白米粥、雞蛋羹,逐漸增加蔬菜、肉類、酸奶、香蕉等。

夏季來臨時,我們可以在家中準備一些非處方藥應對腹瀉。

1.口服補液鹽。腹瀉會丟失大量水分、鹽分,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失衡症狀,表現為口渴、無力、少尿、頭暈,甚至休克。防治脫水和電解質失衡是腹瀉治療的基礎。嬰幼兒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脫水,要特別注意。

口服補液鹽由葡萄糖和人體必須的鈉鹽、鉀鹽等成分組成,可用於腹瀉造成的輕、中度脫水的治療並補充鈉、鉀、氯及體液,調節水及電解質的平衡。

口服補液鹽分3種,口服補液鹽I、II每袋溶於500毫升水,口服補液鹽III每袋溶於250毫升水;應間斷、少量、多次服用,不宜短時間內大量飲用,根據患者脫水程度調整劑量直至腹瀉停止。無法口服或嚴重腹瀉導致重度脫水的患者,應及時就醫。

2.蒙脫石散。急性腹瀉大多由腸道感染引起,腸道在致病菌、病毒的刺激下產生腹瀉。

蒙脫石散口服後覆蓋在腸道表面,一方面可吸附致病菌、病毒,使其隨藥物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腸黏膜,促進腸黏膜修復。

每袋蒙脫石散倒入50毫升溫水中搖勻服用,若加水不足或未搖勻,導致藥物呈丸狀、糊狀,服用後會影響療效。成人每次服用1袋,每日3次。急性腹瀉時,首次可服用2袋。

孕婦、哺乳期婦女也可服用,兒童服用時需按說明書調整用藥劑量。需要提醒的是,蒙脫石散與其他藥物合用時間間隔至少1小時,避免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

3.益生菌。腸道菌群失調也可引發腹瀉,適當補充益生菌有利於治療。常見益生菌有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等,有膠囊、散劑、顆粒劑等劑型。

吞嚥膠囊困難的患者可將膠囊打開溶於水中,或直接選用散劑、顆粒劑。

益生菌活菌製劑建議飯後30分鐘後用溫水送服,打開膠囊或散劑溶解時水溫不要超過40℃。活菌製劑不可與抗菌藥物同服,如須合用時應間隔至少2~3小時。

腹瀉用藥別陷入誤區

1.腹瀉不要立馬用抗菌藥。腹瀉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非感染性腹瀉及病毒感染性腹瀉使用抗菌藥是無效的。只有細菌性腹瀉才需要使用抗菌藥,但也不可濫用,輕、中度感染性腹瀉通常不需服用。

抗菌藥是一類對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的藥物,但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濫用造成菌群失調和細菌耐藥,治療更困難。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超級細菌”已成為公共健康挑戰之一。當腹瀉伴隨發熱時,應及時就診,在醫生明確診斷後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

2.蒙脫石散、益生菌、抗菌藥不能同時吃。蒙脫石散與益生菌同服會導致益生菌被吸附而排出體外。正確順序是先服用蒙脫石散,將胃腸道內的致病細菌、病毒吸附排出體外,再補充益生菌,服藥間隔至少1個小時。如果服藥後症狀加重,出現高熱、意識模糊等問題,應立刻就醫。

抗菌藥與益生菌同服會導致益生菌被“殺”死。應先服用抗菌藥,殺滅病原菌,再補充益生菌,服藥間隔至少2個小時。

當需要以上3類藥同服時,應先服用抗菌藥,再服蒙脫石散,最後服用益生菌。需要提醒的是,每種藥物之間均需要間隔至少1~2個小時。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