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為了看望在梅州的弟弟,搭上了南去的列車。

弟弟讀初中時是我的學生,既有兄弟之情,也有師生之宜。弟弟少時很靦腆,性格內向,感情細膩的像個女孩,唯獨與我侃侃有話可說。弟弟入伍後,與家鄉唯一的聯繫就是我們間的書信來往。我也給予他很多勉勵之辭,或許對他的成長起到少許作用吧,也未可知。入伍的第二年便考上軍事院校。服役期間,以其細膩的情感贏得了一位客家姑娘的芳心,也正因此改變了弟弟一生的生活軌跡。姑娘在梅州電視臺工作,而弟弟在軍校學習的是無線電專業,回部隊從事雷達通訊。退伍即到梅州電視臺工作,鴛鴦合枕,比翼雙飛。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我一直沒去過弟弟那裡,這次南行一是看望弟弟,二是放鬆一下心情,遊覽南方景物,考察南方的風土人情。

列車一路疾馳南下,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沿途風光旎麗,美不勝收。如果說中國北方曠野千里,顯示的是一種雄渾與豪邁,江南呈現的是杏花春雨般的纖柔與秀美,那麼中國南方則是水粉畫一般的紛繁與瑰麗。窗外的景色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雄奇,但卻是那樣的蔥翠,山不高卻秀美,壑不深卻幽靜,水不長卻碧透,給人一種溫情而細膩的感覺,一蓬蓬高大的毛竹盡顯嶺南風情,剛剛拔節而出的新筍於柔美中透出一種堅毅,似乎在向人們展示嶺南人所特有的性格與氣質。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在龍川下了火車,轉乘大巴,到梅州時已是第二天上午11點了。按圖索驥,很快找到弟的家,開門的是弟妹,身材嬌小卻十分嫵媚,一口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讓人倍感親切。屋子收拾的一塵不染,簡潔而不失大方,想來女主人勤勞與高雅。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謝絕主人的陪同便獨自一人去遊覽梅州城了。我閒散慣了,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無目的地漫遊。梅州市的街道不像北方都市那樣寬闊,也較少有高大的建築,也許是因為地形地勢的緣故吧。整個城市坐落在四面環山的平原裡,城市的建築風格顯得特別緊湊,一條梅江呈u 型蜿蜒於城區,為梅州增添了無限風光。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沿著濱江大道信步而行,盡覽兩岸景色,梅州人以梅江作為題材,將兩岸的沿江大道打造成濱江公園,亭臺樓榭錯落有致,梅蘭菊竹四季飄香,高大的檳榔樹沿江而立,如玉樹臨風,路的另一側則是濃蔭似潑墨的榕樹,綠的醉人。若長的沿江護欄上盡刻古今名人詩句,唐詩宋詞早在其中,行草隸篆各盡其妙,漢文化氛圍體現的淋漓盡致。

梅江的橋也頗具特色,雖沒有長江黃河橋樑的雄偉氣魄,卻有著南方輕巧之精緻。憑欄而眺,水波瀲灩,魚翔淺底,鳧眠水面,好一派祥和的景象。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梅州亦稱作客都,是客家人的中心。所謂客家人,也是漢民族的一大體系,是中原人因歷史上的戰難南遷到嶺南一帶甚至南洋,多為河洛之間的漢民族群體。在中國歷史上,中原地區群雄逐鹿,相互問鼎貫穿始終。而淡出權利之爭的人們則避禍於叢山峻嶺,構建世外桃源,去享受自己的那一份安寧。於是,就在嶺南一帶出現了一個新的族群———客家人。

南嶺之南——梅州記憶

原以為客家文化與中原地區大相徑庭,殊不知與我們的風俗習慣竟是如此的契合,甚至比我們更純粹。正是因為他們幾千年來較少受到外來影響,正如桃花源裡不知秦漢魏晉一樣。

在梅州,人們生活的十分安詳。很少見到匆匆步履,即便在大街上,在鬧市中,人們也在悠閒地品著功夫茶,那份恬淡與閒適真的讓人羨慕。

旅程很快結束,我帶著一份留戀與滿足踏上了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