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帖,先要单字突破,再通临——东南大学书法研究员如是说

特别声明:作品点评栏目由千年兰亭号在今日头条独家发表,如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提示:即日起,本栏目针对网友开放。希望点评作品的朋友,请私信。

特约评改人:曹元伟(中国书协会员,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

学习法帖,先要单字突破,再通临——东南大学书法研究员如是说

陈 智 行草扇面 规格R28cm×60cm

释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陈智作品评语:从此作可以看出,作者书写的感觉很好,有激情,给人以畅快淋漓的感觉,能处理好书写的相关矛盾,章法安排尚可,有想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

1.字法问题。如第三行“深”不规范,第四行“带”“晚”,第八行“乌”,第十行“旧”等书写错误,第一行“幽”和第九行“斜”的笔画交代不清。出错率比较高,今后要注意学习繁体字和草书。

2.用笔问题。用笔过于随意,导致线条油滑,没有质感,如第二行“黄”的八字底,入笔不规矩。第九行“阳”的弧,该粗的细,该细的粗,说明作者控制提按的能力有待提高。倒数第五行“入”的撇画更显随便等。用笔的问题,只有在临帖中才能得到解决。

3.速度问题。速度过慢,字就理性、死板;速度过快,字就感性,虽然灵动,但用笔和结字就不稳,线条发飘。如倒数第四行“洛城此”中的“洛”速度明显过快,尤其是右边两个转折,油滑而不到位,“城”与“此”的连笔僵硬无神。希望作者今后在创作时,要做到字在心中,下笔有由。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学习法帖,先要单字突破,再通临——东南大学书法研究员如是说

王献之《鹅群帖》拓片 (选自《淳化阁帖》)

从陈智的作品来看,作者才情有余,功力稍欠,建议作者选定二王一路的某一家深入学习。王献之《鹅群帖》字势峻傲,线条轻重、字之大小皆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使形式章法充满纵向穿透力及横向的开拓张力,一些点画,如挺竖、蟹爪钩亦具特色,需要加以关注。

我以为,学习书法不能像吃菜一样,每一个菜都想尝一口,首先要先专精,后博取,就是先选定一个书体的某一家某一帖,真正地钻进去,而不是浅尝辄止,待该帖基本能变成自己手上的东西以后,再考虑换帖,也只能在原来的书家作品范围内进行选择。后博取,就是在专精一家之后再向外延伸,所延伸的书家作品,尽量与以前学习的风格相近,这样更易融合,所积累的东西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更容易把握。

其次,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拿到字帖就开始通临,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没效率的临帖方法。要先一个字一个字突破,然后再通临,通临的功效一是学习章法,二是巩固临帖所学。第三是记忆,一定要善于记忆,临得再多,如果记不住,也是枉然。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

学习法帖,先要单字突破,再通临——东南大学书法研究员如是说

曹元伟示范作品 行草扇面 规格R28cm×6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