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臣范仲淹的一首哲理诗,教你放下眼前得失,眼光要长远!

中国有句俗语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山木》。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宋代名臣范仲淹有首《书扇示门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这首诗题为示门人,即是给予门生一些告诫的,对于他们的人生有所启迪与帮助的,从诗中看也确是如此。

宋代名臣范仲淹的一首哲理诗,教你放下眼前得失,眼光要长远!

一派青山景色幽象征着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既包含了美好的自然景物,也包含了一切物质上的美好。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总是忍不住想拥有,想占有。而这许多的美好事物,有很多都是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而来的,所以说前人田地后人收

同样,我们辛苦经营的一切,也免不了为他人作嫁衣裳。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我们是前人的后人,又是后人的前人,没有人是时间的君王,拥有历史的一切。

这首诗放在现在,还可以解读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他的科研基础上,又有很多科学家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获得诺贝尔奖。而他的科研成果,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

宋代名臣范仲淹的一首哲理诗,教你放下眼前得失,眼光要长远!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一定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而作者在诗中却告诫人们“休欢喜”,可见作者所说之意还没上升到上述那种境界,其所诫大概也就是要用历史眼光分析事物、处理问题。

要懂得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更迭、变化着,得失不会永远不发生变化,财产如此、权势如此。得失总是在相互转化,莫以暂得的利益为喜,应该把目光放得远一些。今天的得会变成明日之失,事物总是按照这样的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着。

西夏人称“小范腹中有百万甲兵”,而不知小范还有满腹哲理。得之勿喜,失之勿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暗合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