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非吸”900多万,30多名受害人为何签下谅解书

近日,诸暨市人民法院对陈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作出一审判决,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0万元,继续退赔各受害人相关损失。对于这个判决,受害人均表示满意,受害人何某说:“我对借走的钱早已不抱希望,民警帮我们追回了半数,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提交给法院的对陈某的谅解书上我们都签了名。”

陈某是诸暨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打击逃废债的重点对象,2010年至2012年间,她以投资公司需要资金为由,承诺支付月息1.5分到5分不等,向30多名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共计924万元。警方于2014年8月27日立案,随后开展侦查,但一直未能将陈某捉拿归案。

负责此案的张警官认真梳理陈某的亲情和社交关系,把情况大致摸了个底:陈某原本家境富裕,丈夫病故后留给她的房产、存款十分丰厚,但她染上赌石、赌博恶习,在亲朋好友甚至儿子处都欠下不少债务。

陈某已经60多岁,东躲西藏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张警官以这个为突破点,多次走访和电话联系陈某的儿子及亲友,说服他们做陈某的思想工作。2017年2月20日,陈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归案后,陈某交代了她共向30多人借款900多万元。从2010年开始,陈某参与麻将赌博和网上赌博,输赢几十万都有,但输多赢少。2011年上半年,陈某去一条古玩街闲逛时,因为之前接触过玉石,对玉石略有了解,与古玩街的老板一来二去交上了朋友,开始玩赌石。

起先,陈某小心翼翼买几块一两万元的原石,寻到下家卖掉赚差价,或者加工后再卖,也能赚钱。但她赌性越来越重,开始玩数十万元的赌石,自己没本金就高息借款,一块80万元的原石,因为没有接盘手,20万元贱卖,一来一去亏掉60万元。

陈某说:“我赌博已经输了不少钱,部分也是借的,后来想翻本去赌石,越赌越大,亏了很多。每个月我要还的利息也很高,有5分利的、3分利的,最后只要他们肯借钱,我都写欠条拿来弥补亏空。”

张警官在调查中发现,陈某名下仅有的一处房产已由法院拍卖但尚未执行款项分配,陈某的儿子是执行款最主要受益人。如果陈某房产拍卖款所得400多万元能退还给受害人,对受害人而言无疑是最好的结局,对陈某量刑也有好处。

张警官做通了陈某儿子的思想工作,对方同意放弃自己的大部分权益,将拍卖款退还给受害人。2017年5月4日,张警官召集陈某非法集资案件在诸暨的所有受害人到诸暨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开会,告诉大家,陈某儿子愿意放弃大部分权益,拍卖所得的款项将由法院按照比例发还受害人,希望受害人能在谅解书上签名。

协调会上,个别受害人很激动,甚至误会民警的好意,认为警察在帮陈某开脱,为陈某求情从轻量刑,不帮受害人。在张警官耐心解释下,所有受害人都签下谅解书。法院最终判处陈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0万元,继续退赔各受害人相关损失。

民警表示,办这起案子前后花了很多时间,最后为受害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警方办案子不仅要依靠证据和事实,调解有时候就是‘神助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