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人物名片

宋小鸿,1965年生,自幼酷爱美术,在中国画报出版社及众多文艺报刊出版、发表了大量美术作品。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郭嘉端先生,与老师共同创作完成了众多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代表作:北京什刹海郭守敬铜像、部队群雕雄风常在、邢台地震纪念馆周总理铜像、云南昆明文联广场冯牧铜像(原创青铜定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山西阳泉高铁站大型历史群雕等。

邢台有家雕塑艺术馆,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

泉北东大街和襄都北路交叉口的东南角,有一座灰色外墙的建筑,那就是宋小鸿雕塑艺术馆。

宋小鸿,齐肩直发,双目有神,神情温和,着灰色亚麻上衣,虽已是知天命之年,谈起雕塑,谈起绘画、书法,谈起古典文学,他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一个炎热的上午,我们就在他的工作室里聊着,完全不知时间飞逝。宋小鸿以雕塑成名,却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对哲学命题有着自己的思考。聊得兴起,他小心翼翼地将工作台上用塑料布盖着的正在创作中的作品展露出来。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一条从远古延伸向未来的路,路基中嵌入的是从冷兵器的刀枪剑戟到现代战争中的枪炮坦克,及至核武器时代的原子弹、氢弹。11位中西方思想家和科学家从尽头或辩论着或思考着走来。最先走来的是耶稣和尼采,之后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然后是东方的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面向未来,已然走在悬崖边的是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霍金。

这是一条“思想之路”,宋小鸿试图将自己的参悟用雕塑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作品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是迅猛发展的科技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将人类带到了悬崖边,是该等等思想的时候了,想想我们出发时的目标,想想我们的初心。

宋小鸿时不时拿起喷壶喷几下水,保持泥巴的湿度,防止干裂。这部作品的一些地方已经蒙上了一层青苔,宋小鸿还在思考着,修改着,创作着。

对于一个雕塑者来说,气质的好坏,是第一要紧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创作上去。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对事物具有敏感性和表现力。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反观宋小鸿的从艺历程,似乎是没有好好读过书的。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出生在邯郸鸡泽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剪纸能人,正是在这种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宋小鸿迷上了画画,那时的他还不知道有雕塑这门艺术。七八岁时临摹徐悲鸿、李可染创作的连环画,十几岁时就怀揣着20元钱和小伙伴一起徒步去山西、河南寻师学画,二十岁时为平乡食品厂设计的商标被邢台市印刷二厂相中,专门聘他为印刷厂的设计师。怎奈宋小鸿一心想当艺术家,两年后辞职,继续游历学画,与雕塑结下一生情缘。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小鸿做到了。在游学过程中,他自学了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等专业课,同时广泛涉猎社科类书籍。如今,在他的工作室里,有三组书架,满满当当,经史子集、传记、西方哲学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也难怪他会创作出“思想之路”那样的作品,冯牧雕塑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在宋小鸿雕塑艺术馆里,有一枚珍贵的巴金手模。这是宋小鸿将冯牧雕塑的定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时,文学馆破例颁发给他的镇馆之宝。冯牧雕像是宋小鸿为昆明市文联做的全国征稿作品,雕像现在矗立在昆明文联广场。为冯牧塑像,不仅要经过权威雕塑家的评审,还得由文学家进行审稿。宋小鸿雕刻的冯牧英姿勃发却不失儒雅,目光坚定又有着风尘仆仆后的一丝疲惫。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不仅为宋小鸿的作品投了赞同票,还决定将此件作品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一件雕塑的定稿是保留有创作者艺术气息最多的作品,通常由雕塑者自己保存,不进行交易,其收藏价值甚至大于最终的成品。宋小鸿最终决定将冯牧雕塑的青铜定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当冯牧雕塑在文学馆安放揭幕的一瞬,贺捷生(贺龙女儿,冯牧学生)眼睛为之一亮:“传神!仿佛老师就在眼前。”

一句“传神”是对宋小鸿最高的褒奖。宋小鸿的雕刻不同于西方的写实手法,每件作品都有模特,他讲究雕塑的意象再造,即便看不到雕塑对象,也能将其神韵和思想表达出来。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来源于自己的艺术经历。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宋小鸿是一名雕塑者,却又不仅仅是一名雕塑者,他的油画、国画、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在临帖时物我两忘,通过作品与原作者进行对话,感受彼时彼地原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相信,这种艺术感觉同样可以运用到雕塑中去,通过了解雕塑对象的经历,还原其神韵。

冯牧雕塑是这样,当年送进北京的郭守敬雕塑也是这样。郭守敬是宋小鸿结缘雕塑的契机。达活泉公园观星台前的郭守敬青铜塑像,让宋小鸿第一次领略到雕塑的魅力,自此浸淫其中。2005年,郭守敬科技文化周在京举办,市政府征集安放在北京什刹海的郭守敬铜像样稿时,宋小鸿迅速而准确的将自己心中打磨过千百遍的郭守敬表现出来,顺利通过评审。

当时,北京正在拆除不合格的城市雕塑,全城保留了1008座雕塑,并且基本上不接受外地雕塑进京。当宋小鸿的郭守敬铜像样稿送到首都雕塑委员会时,由中央美院组成的专家团竟然一致通过。郭嘉端老师欣赏宋小鸿的艺术才华,特意将他留在自己的工作室,亲自为他修改样稿,成就一段师生情缘。

当京城第1009座雕塑屹立在什刹海时,诸路雕塑大师忍不住好奇前来观看,引得一片赞叹,都猜作者应该是位老先生,才能如此准确的把握郭守敬沧桑而不失睿智的神情。其时,宋小鸿还不到四十岁。

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宋小鸿:“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目前,宋小鸿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冯牧雕像,但他说,更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因为,艺无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